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2.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习支教生作为乡村文化精英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教育动员、娱乐动员和启发动员等方式使草根成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其动员过程及现象呈现出动员主体的非农性、动员方式的知识性和动员结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草根成员的群体行为。只有进一步培育乡村精英,固化乡村精英的角色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在草根行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以乡村留守儿童为主人公的儿童小说,曾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的主人公陈土豆是一个善良聪慧、淳朴正直的乡村少年。他对生病的父亲、发疯的母亲、年幼的妹妹不离不弃,一人挑起家中的重担。对待乡邻,他真诚坦率,与人为善,就像小说中的一句话说的:土豆,是不屈不挠的土豆,勇敢坚强的土豆,正直可爱的土豆……让我们随着作者生动细腻的文字走近成长中的陈土豆,感受书中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聆听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4.
号称"中国首部微博小说"的《围脖时期的爱情》近日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草根大叔"与"知名女星"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脉络,以微博发布的独特写作模式,展现了现代人对现实生活、对各类情感的困惑与迷惘。  相似文献   

5.
乌兰察布市作家孔庆元、刘亮的小说《大山儿女》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北方乡村青年男女奋斗、成长的故事。该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在客观层面提出的"是什么阻碍了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之路"这样一个命题,来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困境。作者认为,主人公婚恋不幸福根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子,其具体表现为:儿女情长让位于家国利益;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含蓄内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历史短暂却有着其文化的特殊性,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奠定了"草根"文学的受众、传播者基础,元代文学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们的文学创作蕴涵着"草根"情结,在题旨境界、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独特鲜明的美感风貌。元杂剧和元散曲以通俗质朴的语言、直敷其事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典型体现着元代"草根"文学平民化、世俗化、创新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草根教研"是近些年来兴起于"民间"的校本教研新样式,其研究形式的"草根"特质赋予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其"草根性"表明,它不是专家、学者、精英自上而下的书斋式的"贵族"研究,而是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论薛荣的小说《回家》,认为这篇小说运用了反讽技巧构设主题,名为"回家",书写的却是"流浪",并且将小说中的人物表现归为六种形式的流浪:爱情的流浪、纯真的流浪、母爱的流浪、忠诚的流浪、父爱的流浪、宽容的流浪。  相似文献   

9.
毕四海《日子的宿命》通过对比写出了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冲撞与骚动回归,小说以双重视界对中国文化作以反观,既能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凝眸下发现乡村日子的卑琐落后,又能在乡村文化的比较中追寻都市日子的富丽精粹。"新媳妇"形象的意义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专制、男权等的反抗,一方面也表现在引起了读者对21世纪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贞操"观念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鲁迅及其追随者奠定了我国现代乡村小说的批判性和乡土性这两大基本特征 ,因此文化批判与乡土文化的展示是 2 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构建的主要方式。在 30年代 ,文化批判仍是 3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构建的主要资源 ,“乡土情结”也是浇筑乡村小说文化内涵的活水。进入 40年代之后 ,侵略者的血腥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使沦陷区与国统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呈现出向“五四”乡村小说“回归”的趋势 ,而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依托使解放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显现出独特的格调。  相似文献   

11.
周阿敏 《文教资料》2012,(32):99-101
新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成为书写乡村时难以规避的内容。有些小说将基督教文化深度介入文本;有些小说展现新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寄托;有些小说只是将基督教作为文化背景,融入到多元宗教文化叙事中;有些小说单纯呈现基督教在乡村出现的现状。基督教文化在新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表现差异,是其对小说创作者影响方式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小说乡村文化价值取向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小说的乡村文化价值取向,源于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情结。该情结的形成有其乡土出身、苗族血缘及童年和少年时代乡村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更多的则受他从乡村进入都市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的影响。这种情结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对于历史叙事的关注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作为海外作家的文化身份,严歌苓充分利用了与本土语境的距离感,达到对历史叙事的"远观"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使其小说看待历史更多悲悯,而且使其小说的视角新颖。严歌苓的一组"文革题材"的小说,正是通过采用"身体叙事"策略,达到了对历史深处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3个方面讨论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的嬗变:在70年代末至1984年这段期间内,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经历了一个从促狭的政治文化视域到开阔的文化空间的过程;文化寻根思潮的兴起促使乡村小说创作完成了由政治视角到文化视角的转换;在文化寻根思潮消退之后,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由视角的迁移变为文化透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视角来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近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重观念与文化的冲突,具体包括中西文化之间、国家意志与草根社会的教育目标之间、城市文化与乡土社会之间、近代文化与农民观念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是制约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小说中的乡土世界具有鲜明的异质性。它不再是沈从文、贾平凹笔下的美丽的乡村"乌托邦",也不再是绝大多数作家心目中那个贫穷却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乡。阎连科以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现代性书写将鲁迅式的"国民性批判"、沈从文式的"乡土恋歌"以及《古船》或《白鹿原》式的"文化秘史"送上了"上一世纪"。在他笔下,无边的黑暗和无尽的苦难笼罩着大地,贫穷和苦难成为乡村的底色,传统的诗意性描写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农民生存困境极端酷烈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作为近年来一位重要的乡土小说作家,其乡土小说创作对现代中国乡村在落后的传统小农思想和现代商业化背景的双重夹击下所形成的畸形文化性格及乡民的残缺人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我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阻力所在.本文结合其具体文本,从中原乡土村民的"权力情结"的实质及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力图揭示出阎连科对乡村文化和人格缺陷的深入分析对我国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宗璞有关"变形"的小说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宗璞的"变形"母题的小说呈现出了自我的特质,"变形"仅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建构起了宗璞小说的价值意义。本文试从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形"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中国文化影响下"变形"价值建构的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审视宗璞小说中"变形"母题。  相似文献   

20.
油炸土豆块     
放学回家,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公司里有事,她不能按时回家。晚上七点钟了,肚子唱起了"空城计"。看到厨房里有两个土豆,我决定亲自动手油炸土豆块。土豆削好皮,洗干净。这些都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就搞定。最难的是切土豆——土豆又滑又硬。我拿起刀大刀阔斧将它们一分为二,再"刷刷刷刷",胡乱地剁成块儿。也不难嘛,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