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认识到体育文化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提出将体育文化理念运用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观点,并阐述体育文化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绩考核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绩考核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1世纪,学校体育面临重大改革,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对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如何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成绩考核如何为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服务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下面就确定《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办法的基本思路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改革对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理论知识的教学,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健康第一"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探究如何抓住青春期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体育与健康的新理念,创造体育保健课中的良好教学效果是课题研究的重心。本文旨在就何为运动处方教学,高中保健课的教学现状以及运动处方教学在保健课上的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在高中体育保健课上展示的优势等,对高中体育保健课中的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69+103-69,103
由于体育健康课授课环境的特殊性,运动损伤等不安全因素随时有可能影响体育健康课教学的正常进行。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安全的建议,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开始实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切实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理互动的过程,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体育与健康课中师生心理互动具有影响的相互性、同质性、教学环境的制约性等特征;良好的教学情境、目标的一致性、明确的角色定位、师生相互了解与适应是影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期望效应、激励参与等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课时不能开足、"主课"挤占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成为中考训练课;体育教师的不平等待遇影响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场地器材的不足;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根据实际,从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及业务水平;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本文从对体育与健康课与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入手,谈谈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于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实践的点滴体会,旨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旋律。自主学习频繁地出现在教师论文、课的设计、教案中,为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注入了活力,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增添了生命力。但是理性地思考,虽然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大家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教学已进入到了学校教学的各门学科中。由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人口数量在全国居首位,中学生的数量非常之多,而教育投资平均数量较少,各中学的基础设施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较为落后。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学校能够实现多媒体与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了充分了解河南省城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河南省(除济源市外)的17个地、市的51所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地、市3所高中,其中一所为地、市或省重点高中,两所为普通高中。共发放问卷51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包括:领导重视状况;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状况;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状况;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状况;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状况等共11项。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和书籍。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认为河南省城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水平非常落后。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不够,投资少,造成硬件设施短缺;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具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依据这些情况提出了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行政干预和指导;加大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力度;加快地、市级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文件的网络化管理的步伐;改革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比赛的方法等建议。为河南省城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今后在多媒体教学改革上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为了掌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督和指导大学生体能锻炼,达到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策略。基于对某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体测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选项教学技能的学习选择练习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指导、共同提高。建议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更新理念,提高体质健康的认知水平;因势利导,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指导;突出实效,选择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学排球专项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出台后,围绕普通高校体育专项课的教学改革需要,对广西大学排球专项课开设年限、大纲、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提出改进意见,扭转排球课教学被动局面,提高了排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院系教学改革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旨在为体育院系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课程教学法对体育与健康的教与学进行分析,思考在教学设计的新思路,研究认为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学理念陈旧,发展局限;教学效果不佳,参与率低;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体育与健康微课程法教学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任务单来进行分层次、分任务、分目标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专家、一线教师、学生访谈,认为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现实意义包括:高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健康教育从政策到落实、培养学生自主体育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同时也面临着体育学科知识图谱的编制、体育教师观念与素养的转变等方面的困难。最后,体育学科"身体练习"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以慕课学习为辅,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17.
准备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缺乏自主权、活跃气氛不够等因素,让准备活动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的方法来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作用、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并结合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培养中学生带准备活动能力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与各位同仁进行商榷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作用和深刻影响,以便更好地搞好体育与健康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5所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为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了解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说课比赛的浙江参赛选手的说课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说课的设计与制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为教师提高说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