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康红昌 《科教文汇》2007,(9S):199-199
蕴含东方神韵的中国绘画讲究意象式的表达方式及色彩的意象性,“意象”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物我融一”的情志,面对自然之物不是直观模仿,而是“心”与“物”关系的和谐统一,是心灵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种有机结合。强调神超理得,讲究幽然冲逸、卧游畅神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意象始终作为重要的艺术策略运用其中。不论是1980年代"黑夜"、"死亡"等面向躯体的意象建构,还是1990年代至新世纪以后,"植物"、"家居"等日常生活场域的智性之思,以及面向底层社会的"工业"、"疼痛"等意象所产生的切身体验,均展现了女性诗歌对意象艺术的重视与探索。意象艺术使得女性诗歌的审美日趋多元,对诗歌本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史晓靖  徐源 《科教文汇》2010,(13):68-69
诗歌中任何感觉的表达都被称为意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和意图的关键,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任何感觉的表达都被称为意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和意图的关键,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她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她的诗蕴含着强烈的激情,感情充沛,篇篇都是诗人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她诗歌中以荒原、石楠、明月、愁、死亡等为形式所表现出的奇幻意象.这种意象的形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吴山倩文 《科教文汇》2007,(10S):180-181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8.
Lakoff和Johnson以心智是具身的、思维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概念大多是隐喻的这三个认知科学的重要发现为哲学基础,创造“意象图式”这一术语来解决具身意义理论的合理性问题.意象图式作为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具身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初经验结构,是意义出现的认知基础和关键角色.没有意象图式和想象力,意义便不会存在.“意象图式”的创造打破了传统意义理论客观主义的神话,克服了传统意义理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为意义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赵永刚 《内江科技》2007,28(9):67-67,94
采用异化译法翻译文化意象,已经被当代译界所认可和推崇,但异化译法不应是外来文化的异化,而是本族文化的归化。无论是翻译文化意象或文化意象的交流,都应提倡一种平等,从而确保文化意象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0.
浅谈意象油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画作为西方画种之一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人文传统、民间艺术发生了碰撞,地域的文化差异、审美价值的不同会自然地促成中国本土油画语境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油画作为西方画种之一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人文传统、民间艺术发生了"碰撞",地域的文化差异、审美价值的不同会自然地促成中国本土油画语境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昌市旅游地意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逢军  沙润  汪忠列 《资源科学》2009,31(6):1007-1014
以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意象草图绘制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估性意象和结构性意象两个方面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景点意象受知名度和美誊度的影响,城市环境意象则受旅游者期望值和满意度的影响;意象组成元素根据其重要性依次为标志、路径、区域、边界和节点,最主要的意象组织手段是标志、路径和区域;就要素的可意象性而言,标志和路径最高,区域和边界次之,节点最弱;对意象空间结构的分析发现,南昌市存在着以八一广场和滕王阁为中心的两大旅游核心区,其架构模式是以城市风貌和城市环境为感知背景,以核心景区为感知重点,以主干道为支撑,被边界所限定,不同类型的地物要素点缀其间的双“#”字型立体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章瑾 《科教文汇》2009,(1):252-253
意象是设计艺术制作与欣赏的关键所在。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承载内在心意的形象。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其意象的形成过程与诗歌意象的形成过程,在第一个环节有所不同;即诗歌是由文字转化成形象,而设计艺术则是由其视觉形象转化为使用者或欣赏者的联想形象。意象的审美本质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设计艺术之意象可以分为形态意象、氛围意象、动作意象和人格意象等。要准确恰当地表达设计艺术中的意象,应该恰当地使用“道具”、重视抽象的造型、含而不露、避实就虚和注意留白与细节。  相似文献   

14.
视觉思维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可以说,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它对于艺术的创造与鉴赏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超 《科技广场》2012,(10):230-234
城市规划与城市居民以及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的实惠与方便。"十二五"规划出台以后,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什么样的感知意象,与他们的想法有什么差别,有多大差别,本文结合《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宜宾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宜宾市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与城市规划的相符度,浅析市民感知意象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现代诗歌的发展路途中,王家新是其中具有独立价值取向的一位,他所一直坚持的"知识分子写作",挥写了诗坛的一抹美丽风景.在这片风景中,"石头"是其中的尤为突出的意象,其丰富的寓意是王家新诗意的沉潜.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她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她的诗蕴含着强烈的激情,感情充沛,篇篇都是诗人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她诗歌中以荒原、石楠、明月、愁、死亡等为形式所表现出的奇幻意象。这种意象的形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11,33(5):889-896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科学意象作为一种心理图像,在科学创造和科学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文章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对科学意象的研究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科学意象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介了科学意象的个体心理差异性研究以及科学活动中科学意象的心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特征,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抽象的笔墨语言符号是中国画意象构成外化的主要手段。文章以范宽《溪山行旅图》为例,重点从以点造意、以线造型、以面造势三方面探讨中国画的意象构成及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