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因此,创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21世纪即将来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西方发达国家正借助其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抢占制高点,试图由他们来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主导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为了使我国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江泽民同志要求学校“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国家提供充沛的…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和造就跨世纪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大计古人云“兵事以人才为根本”,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胜负,固然取决于诸如武器装备等诸多因素,但归根到底是人的聪明才智和谋略决策的较量。当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各国间的科技、经济、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要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培养和造就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正>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人生最富有创造性的黄金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①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所谓创造性人才,是他可以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是知识价值的核心。人才的创新能力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民的创造性,哪个国家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蓝。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摆到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一、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1世纪即将来临,西方发达国家正借助其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抢占制高点,试图由他们来制订新的“游戏规则”,主导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使我国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江泽民同志要求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充沛的后备力量与不竭的发展动力。这是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之所以说这一使命“最具挑战性”,首先是因为“创新是一…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在开展层出不穷的创新 ,以抢占市场 ,获得竞争的原动力。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造性人才 ,而创造性人才又离不开创造性教育 ,所以创造性教育已十分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 ,成为教育界研究的课题。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在呼唤高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要成为“培养与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宗旨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创造性人才才能使国家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抢占制高点,主导未来的经济时代.我国已把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我们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方面远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阻力.正确分析认识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探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有力对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呢?笔者认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的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建教师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反思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积弊甚多,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建教师评价工作.重建,是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评价工作应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群众性和法制性等基本原则.要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教师工作.构建强调了指导和权重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是开展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师德、课堂教学、教科研、身心健康、继续教育、学科成绩、学生测评等是特别要加强研究的教师工作评价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弊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一次考查,内容涉及作弊原因和防止作弊的措施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恰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还是能减少作弊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还需要尽可能取消作弊有利的考试,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综合语文学科的各种能力 ,培养思考 ,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由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酝酿)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而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多年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探索的着力点 ,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变作文教学停步不前、学生作文水平没有真正提高的局面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得作文教学研究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 ,在诸多研究中 ,人们更多地着眼于作文教学的过程研究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