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国宇 《档案天地》2011,(9):22-24,54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的光辉史诗中,有一铭刻在亿万人心中的名篇,还有一位值得中国人民深深怀念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产生了一幅永恒的珍贵照片。这就是毛泽东写下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医生;那一张珍贵的照片是《白求恩大夫》(1939年吴印咸摄)。白求恩1938年初来到中国,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延河封冻,枣叶凋零、白求恩的殉职使延安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他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1月白求恩率医疗队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支援抗战,1939年11月他在为战士动手术时不幸感染了败血症以身殉职,临终前留下的遗嘱,曾感动了无数的人宋庆龄召唤下来到中国白求恩为什么会从加拿大来华支援抗战呢?之前有各种说法,1958年白求恩传记的作者西德尼·戈登曾写信询问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有没有以任何参与促成白求恩大夫来中国,或者帮助他从汉口抵达延安?"宋庆龄于  相似文献   

4.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1939年因手术感染后逝世,白求恩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白求恩与中国医科大学的联系却少有人知。文章从白求恩遗嘱、白求恩卫生学校两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木 《湖北档案》2012,(4):35-37
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5月1日,白求恩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白求恩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八路军进行医疗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提到白求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说起贝熙业,大家就知之甚少了.贝熙业是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贝熙业民国初年来华,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曾任法国驻中国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1920年中法大学成立,任该校董事、教授兼校医.1954年离开北京回法国.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正义的抗日斗争赢得了贝熙业的肯定和无私帮助.1937年,贝熙业代表外国驻京医官向中国红十字会致函,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7.
白求恩不姓白,他的本名叫诺尔曼·白求恩,因为热爱中国,他将自己的名字直接简化成了白求恩。提起白求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外国人。就连一些穷乡僻壤、山高皇帝远之地的草民,也都是先闻白求恩后知加拿大的。尽管白求恩先生早在1939年就因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在做手术时不慎感染败血症而去世,但是中国人一直在记着他:课本上有《纪念白求恩》,荧屏上有《白求恩大夫》。每年报考大学医学专业的莘莘学子们,每年都要面对以白求恩的名字命名的院校,揣度一下是否报考。白修德也不姓白,他的本名叫西奥多·H…  相似文献   

8.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人,外科专家医生,1938年3月,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受聘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1939年11月,不幸牺牲在八路军抗日前线。这是一位志愿者,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他在共产党人领导的八路军队伍中拯救了自己,改变了自己,更完善了人生。  相似文献   

9.
阿元 《档案时空》2003,(7):22-23
知道白求恩这个响亮而伟大名字的人,不在少数;而对白求恩的生前身后,却鲜为人知。这位国际主义战士,为何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何在中国那么深入人心?为何在他逝世后仍熠熠生辉……陶行知介绍白求恩到中国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发动华侨并广泛联合国际进步人士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6年9月,他自筹经费辗转香港、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求得道义、人员和经费上的支持与帮助。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恰巧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这次也应邀赴宴。当白求恩走到陶行知面…  相似文献   

10.
吕春 《档案时空》2015,(1):28-30
异国情缘分外美,虽苦犹甜 1890年3月,早春的寒风中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贫苦人家里.家庭的贫困,环境的艰辛,让少年时代的白求恩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他读书非常刻苦,放学后就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懂事的白求恩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于1923年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年后,白求恩携妻子离开英国,到了美国新兴的工业城市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弗朗西丝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1926年夏天,当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时,他把弗朗西丝叫到身边。白求恩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内疚,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丝。“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经高度赞扬白求恩的技术。他说,"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场讲话中,习近平特意提到,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名法国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称,这名法国医生不但秘密为抗日根据地送药,还免费为抗日战士治病,乃是一名像白求恩一样的国际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4.
白求恩同志说过:"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招呼员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们必须把他们看成是你的父兄,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要亲切些他们是你的同志。"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范家岩村就有这样一位白求恩一样的山村医生,他就是王国平。王国平——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医,一个平平凡凡的共产党员,用他16年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爱民、亲民、为民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少年时代,毛主席的一篇《纪念白求恩》让我永远记住了加拿大。24年前,受组织指派,亲手为切斯特&#183;朗宁(Chester Ronning)的子女复印他们的祖父、祖母和父亲在中国襄樊留下的档案资料,则使我对中加人民的深情厚谊有了更为深切的体验。在近期襄樊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百年襄樊老照片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罗生特大夫是奥地利医学博士,犹太人,1939年因遭受纳粹分子的迫害来到中国,积极投身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他先是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被陈毅军长称为“活着的白求恩“.1943年9月,因工作需要来山东,在山东生活战斗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救死扶伤,挽救了无数生命,与山东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6月29日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来到社科文献出版社,进行了主题为"坚定中国共产党理想和中国特色共产主义信念"的讲座。对于本次专题讲座,中国社科院党组、直属机关党委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张全景在专题讲座中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和亲身经历,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志上了一堂关于中国共产党理想和信念的课程,大家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鲁西尔·吉斯康同志患癌症逝世,已经三周了。每当亿起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和国际主义的战士的时侯,我总是联想到中国人民的另一位加拿大朋友——伟大的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把他光辉的生(?)贡献给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神圣斗争;鲁西尔同志则对中国(?)民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极为可贵(?)力量。鲁西尔同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1949年起,就开始部分参加新华通讯社布拉格分(?)的工作。1952年以后,她正式成为新华分社的人员,曾经担任过分社的翻译以及英文新闻稿的打字和校对工作。她的工作效率很高,工作态  相似文献   

19.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05,(12):23-24
真正的缅怀都在不经意间。这个夏日,偶然从电视画面看到斯诺熟悉的身影,一切就被激活了。哦,7月19日,斯诺诞辰100年,一部文献纪录片正在播放,向他表达中国人的怀念。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而白求恩恰恰是读了《西行漫记》之后走向延安的。斯诺,在共产党人及红军被肆无忌惮地“妖魔化”的时候,凭着新闻良知冲破封锁线,把黄土一样安详、又黄河一样奔腾的中国,推向充满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20.
浅谈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段贵忠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相容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一种经济手段,本身是没有阶级属性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用。就像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都可以用同一种手术刀各自为本国的患者治病一样。1979年11月邓小平在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