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这样重大的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教学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的问题,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活动的生活化和学习所得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措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重视,并且正确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这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基础上,将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相结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在固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儿童社会、生活的发展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需要学生参与外界活动。本文从某市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6.
孙祥中 《考试周刊》2012,(48):175-175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重视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品德与生活课在苏北地区的农村小学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有许多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马虎心理,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空洞、抽象、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改变这种现状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把时事教育融于课堂教学,充实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锋 《考试周刊》2014,(11):169-169
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联系近几年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活动课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有效阐述,请广大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创新教学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接下来,本文将积极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旨在对一线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进程陷入困境。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摆脱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逐渐走向智能化人才培养之路,作为教育发展基础的小学教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步得到提高。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的综合课程,对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来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进行教学,效果低下。基于此,本文拟结合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例,分析如何以兴趣为出发点,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吴盛华 《考试周刊》2015,(2):130-13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其以开展品德教育为核心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及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要按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改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该课程教学获得更大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沈雪惠 《考试周刊》2014,(18):177-178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经验性质的学科。其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实现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理念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新要求及学生现状,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论述。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对教学活动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更是具有启蒙作用。教学评价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反馈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据。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求,同时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生受学校教学条件和家庭条件,所在地域的限制。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有些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成不流于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精力、时间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立足教学的针对性、实际性、潜导性和辨证性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探究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于学生情感的体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1.挖掘真素材,奠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基础第一,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思维学习,并且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较少,教师应当迎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选择教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人们对于品德方面的建设更加重视。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对小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给予明确,有机地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真正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