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这是课文《难忘师恩》里的一段故事。文中的田老师为了教学国语,每一课都精心设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犹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使“我”从此对文学痴迷得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1965年睁开眼睛来到人世,1984年大学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四十四岁的年龄,二十五年的教龄,当我把这些列举出来时,真的,我不知道这些数据代表着什么。刚走出校门,那时豪情满怀,钱梦龙、于漪、魏书生那一个个教  相似文献   

3.
金娟 《江苏教育》2023,(6):78-79
<正>大学时,我无意中读到朱熹的一句话:“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那时候,我只觉得那是一种学习规律和思想,并没有深入思考。再次听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这八个字是在一次德育讲座中,听着主讲老师讲述自己转变学生习惯的一个个案例,我若有所悟:原来它还与习惯有联系,是一种教育思想。不知不觉中,我走上工作岗位已三年,回想自己与“名师有约”走过的三年,是“炼狱”般的三年,更是接受熏陶、获得成长的三年。“名师有约”活动是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化实小”)的一大特色,一周一次。  相似文献   

4.
选择     
本期“名师”栏目过传忠老师在《阳光来自“真”、“善”、“美”——对语文教学生涯的思考》中写下了自己求学时亲身经历的感受:“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次新书发下来.我都抢着阅读语文课本.先睹为快.甚至争取在短时间里通读一遍。这些时光是美好的,就如同踏进了芳草地之后.  相似文献   

5.
我始终不大相信“少年出书”称得上一个“热”字。这个“热”字其实离少年出书还有十万八千里。这些年我从媒体上看到的“热”太多了,大多并不“热”,只是记者同仁或者为了耸人听闻,或者为了别的什么,故作惊人之笔。现在有几个、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少年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那当然  相似文献   

6.
燃烧的蜡烛     
从2008年至今,我参加工作已有七年了。从开始稚嫩的走上三尺讲台,小心翼翼地解决一天的教学任务,对知识的渴求与快乐犹如孩童一般。带着对学生的那份教学责任,有时对偶尔讲错的一个小知识会十分自责,然后就是加倍的付出与汗水。曾经的日日夜夜,我犹如一支燃烧的蜡烛一样,温暖着我的学生。刚踏上讲台的我,每天体会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良心活。今天,我从容娴熟地走上三尺讲台,不再有刚开始的小紧张,更多的是坚定信念与关爱学生。看到学生的笑脸,和那热情的一声“老师”,内心的满足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7.
马晓颖 《教师博览》2008,(2):F0002-F0002
9年前,刚刚20岁的他带着自己的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没想到刚上班半个月,教委领导就走进了他那和谐融洽而又激情四射的课堂,之后便下发文件要求年轻的他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从此便揭开了他教海泛舟的第一页辉煌……  相似文献   

8.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兢兢业业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那天,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有关知识.探究怎样量角,强调“对点、对边、读刻度”这三大步骤之后。学生就开始自己练习量角了.学生一个个都很专注,我巡视着。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学习准备,引导问题如下:1.写出关于小数性质的三个发现:2.提出关于小数性质的三个问题。课始,我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准备情况。每组组长除了组织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以及解决同组成员所提的问题.还在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发现和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段文字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三十年是个什么概念?之后,我用自己的经历给了自己回答。二十七年前,我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师范生。坐在教室里一脸崇拜地看教学录像里名师的教学示范,怀揣梦想,模仿着偶像们的举手投足,在心里勾勒着自己青涩却充满激情的教师形象,憧憬着有朝一日出现在那里面的会是自己。  相似文献   

12.
冯恩鸿教授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便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14.
我能行     
谁不想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生活中成为强者呢?可事情有时偏不尽如人意,学习难题和生活挫折常伴随着我们,怎么办呢?罗老师在思想政治课上告诉了我们一个秘诀,她说:“同学们,每天早上起床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一天就会充满信心.把事情做好。”我觉得很有道理,自第二天起,我每天早上都对自己说三个字,那就是:“我能行”。  相似文献   

15.
相传,有一个牧民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不能把马宰了来分.”说完这些话。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三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分法.他们聪明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当下,有一个字非常时髦,那就是“被”字,比如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等等,简称“被时代”。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些语文教学现象套用一下这个“被”字,似乎也比较合适。尤其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这里我姑且称之为“被阅读”吧!此现象如果不加以厘清,语文教学恐难走上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身为胖子     
胡璟航 《教学随笔》2013,(12):27-27
凡是体型稍稍大一些的“重量级”的人物,总会招来“种族歧视”,身为胖子的我可是深有体会.从生下来开始,“月”字旁再加个“半”字就离不开我了,幼儿园超重,小学肥胖,到现在还是胖子一个.这些年陪伴我的,除了一身的肥肉,还有一个难听的外号以及心中的那片阴影.小学开始,就“肉不离身,胖不离口”,天天被人叫作“胖子”,听着极为不舒服.后来我便去学武,可是教练也叫我“胖子”,一怒之下,我又离开了武馆.  相似文献   

18.
再想一想     
课堂上,我让学生用“像”造一个关于月亮的句子。我的要求刚说完,一个个小手就举了起来。“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 我听后摇摇头,对学生说:“这些都老掉牙了,没有新意。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造出有新意的句子。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认为,任何开放系统,其内部都存在着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整体优化趋势,存在着自组织机制。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内部也必然存在着一个实现整体优化的自组织的“序”。本文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试图以古汉语中“而”、“以”、“则”三个连词的教学为例,对语文教学内部组织的有序性加以探索和说明。古汉语中三个连词“而”、“以”、“则”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是无序的,这三个教学点先进哪个点都无不可。可是如果我们能从整体出发,把三个教学点自觉地视为一个连词系统,然后去寻求每个教学点(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  相似文献   

20.
李倩 《教师》2011,(25):13-1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师”这个富有深意的字眼.“老师”那崇高的形象便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灵,使我立志塑造相同的美好风景。多年之后走出校门,我就携着满腔的热情,登上百年长郡的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圆梦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