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彝族谷种神话与母体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先民视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母。浑沌演化谷种,实际上是说谷种来源于母体。虎一度被视为阴性,虎尸创生谷种是母体崇拜的体现。黑埃波罗赛、阿黑西尼摩、阿卜多莫等神是雌性无疑。葫芦神话是对神秘的母体生殖能力的崇拜。箭筒是女阴的象征,而“伙头田”实际上就是子宫。“雌燕”、“布袋”“通天河中的水”、“母狗”、“又黑又窄的山洞”等,均与母体密切相联。彝族谷种神话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对母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2.
虎以其威猛而著称并成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进而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彝家驱邪迎祥的虎祖保护神。虎节对于彝族来说,就是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他文明对于虎的凶猛和花纹的外在崇拜。中华虎文化多元共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魅力独特,那么作为一种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彝族虎崇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川、黔彝族以"罗罗"自居,自命是虎族的后代。在彝族文化中,虎是天地之源,是虎造天地而生万物,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积淀,形成了彝族虎图腾文化。彝族先民的丧葬习俗就是虎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彝王披虎皮显示身份,葬礼中通过披虎皮火化而葬入向天坟中,朝向一定的星辰,生前是虎族死后亦归于虎族,是对民族"人观"的阐释。彝族虎图腾崇拜是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教育、生产生活应用等功能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归属。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礼仪中有许多关于虎的习俗,从这些习俗来看,虎象征女性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拜孕育新生命的母体。在华夏民族的许多创世神话中,都讲到人出自葫芦,葫芦就是孕育人类的子宫。虎从风从地从阴,形体与葫芦相似,类似人的怀孕母体;西王母是传说中的母虎女神,主管生与杀,居住在昆仑山,而昆仑一词也具有“圆”或者葫芦的含义;在彝语中,虎与葫芦的发音相同,都称作“罗”。因而,虎自然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盛的生殖力,受到先民的崇拜。考古发现的6500年前的蚌虎,商代青铜器中的“双身虎”造型,以及民间祭祖中的大虎馍,婚礼中的新娘被看作娇虎的习俗,都反映了这种意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彝族神话依托彝文的记载和"贝玛"的吟诵得以流传至今,彝族神话分别以虎、水和母题作为创作源泉,反映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同时,彝族神话的繁荣分别从内容、载体、思维和题材四个方面对彝族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崇虎,敬虎又惧虎,虎成为某种象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嫁家送《四方八虎图》至少可以表明这样几点意义:一是告诉子孙别忘了我们是虎的子孙,虎是我们彝族的“族徽”标识;二是祈求虎——祖先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这又是一种祖先崇拜的的曲折反映。《四方八虎图》是彝族远古先民图腾崇拜,古老朴素阴阳观的反映,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彝族树崇拜与生殖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盛行树崇拜 ,且均与生殖崇拜关联。《勒俄特依》记述的母系时代的树崇拜 ,反映的是女阴崇拜 ,而其后的树崇拜则是男根崇拜及祖先崇拜。彝族树崇拜经历了树崇拜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祖灵崇拜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永仁彝族"赛装节"源于稻作祭仪这一主题,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彝族女性是"赛装节"的重要主角,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对"赛装节"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自然崇拜的对象、形式、内容各有侧重和变异,与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然崇拜明显地打上了稻作文化的烙印,反映的主题是彝族人民从旱作到稻作文化的转型、融合和重组,并最后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稻作祭祀链。  相似文献   

16.
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为厘清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彝族竹崇拜与生殖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是彝族的图腾之一,并与生殖崇拜紧密关联。在彝族原始社会,竹首先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并具有“生儿女”的女性意义;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竹演变为男根的象征,并与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衍化为竹祖灵。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源头,祖先崇拜是图腾崇拜的先声,都具有生殖崇拜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