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毕生发展观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1)以积极视角解读日常生活,对人格发展进行积极赋义;(2)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评价;(3)培养积极的防御机制;(4)创建积极环境,促使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2.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秉承了它的一贯做法,主张人格心理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研究人类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也即研究积极人格。该文对四种积极人格特质做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培养积极人格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 ,也造成了心理学的破碎和分裂。一味强调心理学的实证性 ,必然会使其陷入发展的困境。要摆脱这种局面 ,心理学就必须注重 :(1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 )本土化研究 ;(3)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4.
二战之前心理学有三个任务:治疗人的心理疾病,关注正常人的发展,关注天才的发展。然而二战后心理学过分关注第一个任务而忽视了后两个任务。积极心理学不满于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消极方面的状况,注重研究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制度。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必然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关注对象。早期学校心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介入成为改善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契机。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二战之前心理学有三个任务:治疗人的心理疾病,关注正常人的发展,关注天才的发展.然而二战后心理学过分关注第一个任务而忽视了后两个任务.积极心理学不满于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消极方面的状况,注重研究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制度.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必然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关注对象.早期学校心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介入成为改善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契机.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则延续了它的一贯方法,即主张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不但要探究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要致力于人格所产生的积极因素.积极人格理论不但主张消除各种人格问题,更致力于探究人类性格在积极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探究人们的实际才能和潜在能力在人类性格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内有一位学者说得好:“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积极人格,并不意味着人格心理学就是要忽视或放弃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只不过是强调人格心理学要成为一种平衡的人格心理学,要在既研究消除各种人格问题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主张良好人格的积极方面。”换言之,学生成长过程中危机问题的克服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该是相互补充的,这就是我们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来讨论构建小学心育活动课课程体系的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高教论坛》2009,(11):17-20,23
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格问题的解决,更注重潜能开发,重视积极人格力量的激发,强调乐观、自尊、自主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这些理念为高职生的人格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院校通过树立新型高职学生现、教职工积极人格观,以及学籍与课程管理改革、高质量教学服务与管理、"三面一体"人格培养机制、组建学生各种社团、优化校园环境等策略,能够促进高职生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研究者深入分析了道德人格的含义、发展和神经生物基础,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后应加强中国的道德人格研究,厘清道德人格的含义并注重道德人格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可促进高职学生人格完善。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本校上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并且在课程结束后对这些同学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已成为大学教育关注的热点.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以积极人格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课程教学策略,以期给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幸福教育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宏观认知教育、体验式活动、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等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幸福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桂芬 《高教论坛》2011,(5):62-64,71
大学生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日渐凸显。在心理委员的培养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团体心理训练增强心理委员的积极情绪体验,构建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委员培养中的作用,把教育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防范向积极心理素质的塑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加强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以创设积极的班级环境为目标,在观念视角层面、实践操作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从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开辟"微"时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新领地、开展体验式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建立学生干部轮换制等方面探析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科书的人物特征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人物特征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1)在身份职业上,教科书对人物的描写虽比较全面、丰富,但职业的时代性特征不足。(2)在人物的人格特征和形象倾向上,以健康、积极、正面的表现为主。(3)在性别上,男性人物的数量大大超过女性。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潜在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理品质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警察心理学课程改革应当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方式,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对警察职业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