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对着那一抽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我又开始发愁了.唉,我们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塑料袋呢?原来每次去买菜或买东西时,总会有许多袋子盛回家,而妈妈又觉得还可以用,舍不得把它们丢掉,于是便顺手把它们放进抽屉里,因此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2.
一天,母亲为正上高一的儿子收拾房间——母亲:抽屉里清出"情书"儿子补课去了,母亲帮儿子清理书桌。书桌抽屉里有个鼓鼓的塑料袋,出于好奇,母亲打开塑料袋,发现里面有很多信件。她随手一翻,发现这些信都是同班的一位女生写给儿子的"情书"。粗略一数,大约有60多封。按时间推算,儿子与这位女生"接触"应该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小儿所在的五年级二班有 20个学生,年龄 10岁左右,任课教师两位,一位是班主任,担任除数学以外的所有课程,一位是数学教师。教室布置和我们的差不多,前后都有黑板,后边的黑板上贴着学生们的书法作品,黑板前边是一个长条案,学生们的书包等堆放在条案上。学生每人一个小课桌。   第一次去听课,只见一个小胖子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如厨师帽的塑料袋戴在头上 (事后听说,这个学生的爸爸是一位厨师 )。坐在小胖子后边的一个学生嫌小胖子捣乱,一把扯掉那个塑料袋。但是,不一会儿,小胖子又把塑料袋套到了头上,如此反…  相似文献   

4.
要把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发现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一个苹果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把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笼原理.  相似文献   

5.
抽屉原则     
同学们知道,将三本书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两本书要放入同一个抽屉中,更一般地说,只要被放置的书的本数比抽屉数目多,就一定有两本或更多的书要放入同一个抽屉中,可不要小看这一简单事实,它却包含着一个重要而又十分基本的原则——抽屉原则.它有如下三种基本的表示形式.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塑料袋分为两种,一种是买回来就可以吃,另一种可以装东西,把东西拎到家里洗干净后就可以吃。塑料袋的颜色非常多,口味也很多,红色有苹果、西红柿、山楂、胡萝卜等味道;白色是小米稀饭味;紫色是紫菜、木耳味等等。你只要进菜市场或水果市场,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老板”的摊子上摆着新“出世”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一元,价钱公道又好吃。你一定是吃了又想,想了又吃。能吃的塑料袋$新疆石河子市三中五(2)班@徐思琪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抽屉原则:把m个元素以随意的方式置入n个集合中,至少有一个集合的元素不少于[m-1/n] 1个. 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有关抽屉原则的问题不胜枚举,抽屉原则及其证明也十分简单,甚至不言自明.然而,有些存在性问题明知需要用抽屉原则解决,却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得要领,愿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不能构造合适的抽屉.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中的抽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屉原则”是组合数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有关抽屉原则的问题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反复出现,介绍抽屉原则的文章在国内有关的数学刊物上所在多有,赛题也好,文章也好,基本上是以高中师生为对象的.能否把抽屉原则的思想和方法推广到初中生中去,本文是一个尝试。本文作者常庚哲教授是一位专家,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初等化、通俗化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早上起了床,来到窗前,秋风夹着冷雨迎面扑来,窗外水天一色,去食堂及教室的路已成了小溪.咋办哟!住校的我只有脚上的这双球鞋,根本不防水呀! 我正在思索中,先去食堂的同学们都一脚泥水地回来了,谁也没有幸免,雨水进到了鞋里,又冷又湿,走起路来发出“哧、哧”的声音.大家都望着湿淋淋的球鞋愁眉苦脸,无计可施,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解救一下我们受苦受难的脚?啊,我灵机一动,塑料袋不是可以防水吗?虽然在学校可利用的东西很少,但塑料袋还是多的呀!把塑料袋套在脚上,不就可以防水了!  相似文献   

10.
抽屉原则是组合问题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之一,是初高、中竞赛的热点问题.将10个苹果放入9个抽屉中,无论怎么放,一定有一个抽屉放了2个或更多个苹果.这就是抽屉原则,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提出.因此,又  相似文献   

11.
将三个苹果放进两个篮子里,该怎样放呢?你或许说,这不是太简单的事嘛。但无论你怎么放,总有其中的一个篮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有趣的数学现象——抽屉原理。我们可以把以上的现象概括为以下的“数学语言”(抽屉原理):抽屉原理1把多于n+1(n为自然数)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或2个以上的物体。抽屉原理2(更为一般的)把多于m×n(m、n为自然数)个物体任意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有m+1或m+1个以上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或运用到“抽屉原理”。下面我们来…  相似文献   

12.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指的是:把多于n个的物体分放到n个抽屉中,必有一个抽屉中放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运用这个原理,可以解决一些证明题。  相似文献   

13.
一只聪明的猫炫耀了它熟练的捉迷藏技巧:它打开了抽屉,把自己关在了里面. YouTube网站分享了这只猫的视频,它爬到一个有五层抽屉的梳妆台的中间那个抽屉里,准备它的藏身之地. 这只灵巧的猫咪设法将它的爪子伸进梳妆台的缝隙,打开抽屉,爬了进去.  相似文献   

14.
1.春天来了,小兔拿出了一塑料袋大豆种子,去种大豆。 2.小兔又施肥又浇水,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地里只长出了几棵豆苗苗。 3.小兔去请教猴伯伯:“我把种子放在塑料袋里。没霉烂,也没被虫蛀坏,怎么就是不出苗苗呢?”  相似文献   

15.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说成“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l识及其应用.一、抽屉原理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主要有下面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一:把n+1个物体任意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里至…  相似文献   

16.
捉空气     
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做“捉空气”的实验。老师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张开,拿起来兜了兜,然后把塑料袋口握紧,塑料袋一下鼓起来了,我往上摸了摸,觉得软乎乎的。老师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贴在耳朵旁边,捏住塑料袋口的那一只手慢慢松开,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捏塑料袋,我觉得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如果把4个苹果放进3个抽屉,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苹果。这就是抽屉原則.一般地,我们有: 抽屉原则:把m×n l(m、n、l均为正整数)个元素按任一确定的方式分成n个集合,那么,必有一个集合中至少含有m 1个元素. 用反证法很容易证明上述原则的正确性. 应用抽屉原则解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训练解题的灵活性.在应用上述原則解题时,关键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设计出n个“抽屉”。在解题中,怎样灵活设计出n个“抽屉”呢?下面以  相似文献   

18.
1 课前演示,做好实验   小学自然课本中有很多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四年级《热空气》一课,课文安排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这个实验在以前的课堂中都做过,没有一次成功。这样失败的实验,不仅影响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后,我对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共有两点:①塑料袋过小很容易被蜡烛烧燃(塑料是易燃物);②塑料袋大,又太重,升不起来,那么只有找到又大又轻的塑料袋,实验才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这种塑料袋。有一位学生找了一个学校饮水机上包装水桶的塑料袋,这个塑料袋又大又薄又轻,这时,我按照教材的要求把实验做了一遍,成功了。当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时,受热的塑料袋飞到了教室顶部,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起来,很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把塑料袋送上了教室顶部,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种动物,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有发生休眠的现象,以渡过不良的环境.我在讲解昆虫冬眠的时候,在课堂上边讲解,边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一大烧杯,内盛装2/3冰水混合物,并置于投影仪上,接着再取一透明无色塑料袋,把蝴蝶放入袋中,系上袋口,放进烧杯中.过一会儿,便看到活跃的蝴蝶渐渐僵硬,进入了麻木状态.取出塑料袋,放在室温条件下,蝴蝶又渐渐复活.实验证明,温度对动物的休眠有一定的影响,低温能够引起动物的冬眠.按照上述方法,把苍蝇放在塑料袋中,实验发现,苍蝇却死了.  相似文献   

20.
“呼——”,一只塑料袋从天而降,掉在森林的小巷中。小刺猬桃桃从动物行道上走过,他刚买了一些水果,正愁没袋子装。突然,他看到了一个塑料袋,于是跑过去把它捡起来,可很快他就失望了:“这个袋子怎么有个瓶盖那么大的洞,叫我怎么放水果?”说完,他又把塑料袋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