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现在.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没有生活。因为没有生活.所以孩子写不好作文。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把作文写好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减负,给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正如一教育权威人士所说,“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放假不只是让孩子休息,也是给他们一个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苏清华 《父母必读》2012,(1):110-111
孩子在涂鸦的时候常常边说边画.在纸上讲故事。很多爱涂鸦的孩子喜欢用“画语”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讲出来,而且能给看画的人讲得绘声绘色.于是我常常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故事画出来——其实也就是孩子自己创作的绘本了。  相似文献   

4.
本期观点     
《父母必读》2010,(4):9-9
现在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的越多越好.让他学得越多越好。但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做法使孩子产生窒息感。就像是你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放在房间里,把每一个角落占满了.却偏偏没有给他留读书的地方.那么他永远没有办法、没有空闲去把书里的知识、信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过久的窒息感最终会扼杀孩子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5.
马未都 《小读者》2011,(9):I0014-I0015
好的收藏家.多把藏品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宝贝。实际上.我们又何尝不是把自家的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藏品,去欣赏这些“藏品”,发掘他们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由父母把孩子抚养成人,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和引导.使之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是把孩子培育成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家庭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孩子,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将来成人成才。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怕苦怕累、没有上进心……所以现在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被谈起.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特别是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许多孩子不喜欢吃有营养的蔬菜.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可是有一次在饭店.他却把一盘子蔬菜吃得精光了.为什么呢?因为看起来,这盘蔬菜非常鲜艳:吃起来,又酸又甜,正适合他的口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让孩子喜欢呢?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必然要求家庭作业要符合其价值取向。本文依据素质教育“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理念设计了一些新的家庭作业.以期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谢春莲 《文教资料》2009,(35):66-67
图书(文学类图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其诸多优良品质养成的重要阵地。家人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者,通过科学的方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其阅读兴趣.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进宇 《小读者》2011,(9):I0005-I0006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都不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是被父母耽误了。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要懂得用好七把工具。  相似文献   

12.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3.
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到亲戚家去。在路上,我随意把烟头扔到路边,孩子不高兴了,立即说,爸爸,那边有垃圾桶。我只好把烟头拾起来.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后来我发现,从那以后,孩子似乎很少在马路上乱扔什么东西了,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爱迪生在学校里受到的评价.绝对不会和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有丝毫联系。然而现在学校里的教师,又会毁掉多少“爱迪生”呢?而我们孩子的母亲谁又会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把他领回家教他学问,激发他的潜能。鼓励他去创造。我们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地交给了学校.所以.怎样对待孩子.让他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向来有“父不夸子”的传统,直到现在.也有很多父母恪守这一传统,既不在别人面前更不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孩子.把对自家孩子的欣赏和肯定藏在心里.“背后偷着乐”。  相似文献   

16.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经是个孩子.用纯真的童眸观察事物。用稚嫩的童心思考问题.用迥异的想象构建一切……然而。我们长大后。便忘记了我们曾经是个孩子.总把目光放到高处——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习惯来判断孩子的思维习惯。因而。总担心孩子的幼稚、粗浅与偏颇,于是,便习惯于包办代替,甚至于揠苗助长,结果,泯灭了孩子的那份童心,扼杀了孩子的那份童真和童趣.孩子眼眸里的火花不再闪烁.心灵里的生动思想不再闪现.成了一朵朵即将干枯的花儿。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5,(6A):48-48
1.充足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2.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3.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4.合理的管束。告诉孩子行为的标准,父母在管束孩子时要保持一致。5.倾听孩子的心声。6把自己的价值观告诉孩子。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7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学生》2009,(10):18-18
同学们.先讲一个“小孩租房”的故事给你们听:夫妻两个带一个5岁的孩子去租房子.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聪明的孩子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哈哈大笑,就把房子租给他们了.孩子考虑的焦点是从父母带孩子转向孩子带父母,即通过逆向思维跨越了“正常”思路不能解决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向华 《父母必读》2012,(1):104-107
孩子的想象力奔放澎湃.但大多像散漫的水流。怎样将这无形的想象变成具体的艺术表达.怎样把孩子内心的潜能挖掘出来,如何能在引导的过程中不失去或扭曲孩子的个性.让我们就从这一年的创想园开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