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绘画艺术在经过了印象主义之后,涌现了被称之为"后印象主义"的流派。其代表画家主要是塞尚、高更、凡.高,他们反对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外光和色彩,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客观物象,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欧洲的文艺运动和思潮,H·瓦尔登1911年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前卫派画家。表现主义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反对摹仿客观现实,注重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向,充满了画家们的主观倾向。表现主义画家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感觉或者内心活动,他们对客观对象进行变形、夸张、概括和抽象,以简单倾斜的构图、浓重冲突的色彩、自由粗放的笔触、对比强烈的明暗关系创造出一种浪漫的、神秘的、纯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程陵 《当代电大》2002,(7):77-81
1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190 1年 ,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 ,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1911年 4月在德国柏林第 2 2届画展的前言中 ,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 ,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 (其中包括毕加索 )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一词则在 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  相似文献   

5.
程陵 《当代电大》2004,(7):60-64
1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190 1年 ,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 ,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1911年 4月在德国柏林第 2 2届画展的前言中 ,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 ,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轻画家 (其中包括毕加索 )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一词则在 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精神表现,这一点和中国写意性绘画“直抒胸意”的艺术追求有着惊人一致性,两者都追求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但表面相同却不能掩盖其中实质差异。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能动的控制、奴役自然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程陵 《当代电大》2003,(7):77-81
1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190 1年 ,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 ,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1911年 4月在德国柏林第 2 2届画展的前言中 ,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 ,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 (其中包括毕加索 )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一词则在 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给世界艺术造成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当代绘画复兴潮流的重要开端。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乔治?巴塞利兹,以“倒置的形象”强调了其作品的独特形式与个性。从巴塞利兹的作品我们领略了艺术家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率直、天真的人格魅力,这种发掘原始精神性图像的意义,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不断探索与展示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钱慧 《早期教育》2012,(9):43-45
表现主义美学认为艺术是情感或直觉的表现,艺术表现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心灵。本文从表现主义美学的视角解读儿童的绘画,认为儿童绘画运用“变形”的创作手法,表达儿童真诚的心灵,儿童是优秀的表现主义艺术家。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对当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偏重临摹、灌输技能等现象有着积极的指导和纠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在绘画题材、构图、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西方风景油画重“理”,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案为目的.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西方人通过对风景油画的描绘采实现对客观世界物理形式和谐的把握,在理想的视觉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流派概述]“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绘画领域,早在1901年,法国画家于连的一组图画被冠以这个名字。其后,塞尚、梵高的作品也被称为表现主义的绘画。在文学领域,德国的一些年轻作家在1901年创办杂志《狂》。评论家威·沃林格尔在第二期发表文章,表现主义于此正式成为文学流派的名称,被人们广泛采用。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还有德布林·埃德施密德勃各德,利希曼等人。[独门秘笈]强调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描写,表现自觉和下意识,外界的现实不过是用以表现作家思想的一种道…  相似文献   

12.
后印象派在前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荚”,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彰显出主体自由意志在艺术创造中取得了胜利,并孕育了后来平面化构图的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3.
呐喊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6):F0004-F0004
表现主义,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代表人物有蒙克、凯尔希纳、诺尔德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随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纳比派在物质对象上的艺术精神传递与东方艺术的艺术精神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再直接表述图像,而是见诸于艺术观念,重视感性,注重客观对象的主观情感的内隐表现。为了突出纳比派艺术形象的主观特性,纳比派画家一般采用了东方艺术手法,使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交融后,物化成一种主观的艺术精神形态,不再拘泥于西方绘画艺术的约定俗成的客观真实性。纳比派是一种主观的、表现的、抒情的、平面的、蕴涵东方特性的时代艺术,不仅沟通了人的主观世界,也协调了内在艺术精神和外在物质形式的矛盾冲突。纳比派吸收和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他们的绘画作品与西方其他画家之作相比更具东方特性,更具现代性,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跨越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鸿沟,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一个强调主体精神的作家,他认为学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并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和晚明的性灵说中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林语堂创作中所要表现的“自我”,是主体特有的精神表记,自始至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在艺术发现阶段,他突出了感悟的作用;在艺术构思阶段,他看到了情感对创作动机的激发和推动;在艺术表达阶段,他提倡行于当行之时,止于不得不止处,随意而作,不拘格套。林语堂站在浪漫主义立场上接受“表现主义”,强调“自我”,也是时代精神使然。  相似文献   

16.
林风眠的画强调主观,重在表现,画面抒情味浓烈。他以前驱者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线造型,采用中西艺术“调和”的方式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从而使新的中国画艺术具有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王洁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24-125,128
以巴塞利兹、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世界艺坛,他们以极其夸张、变异、内省的艺术手法创作的架上绘画,为世人所瞩目.新表现主义是在对美国波普、观念和抽象表现主义主流艺术的反叛中产生的,它的出现,让战后欧洲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改变了美国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凡高和高更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他们追求个性、表达自我、着力主观再创造以表达内心情感,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形式上极具主观“表现性”;而他们深刺而真诚的“悲剧性”人生体验与艺术追求,拉响了现代美术的前奏,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林风眠的画强调主观,重在表现,画面抒情味沈烈。他以前驱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线造型,采用中西艺术“调和”的方式为中国画开拓了一第崭新的途径。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从而使新的中国画艺术具有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20.
具象表现绘画是以具象为主体的艺术,用抽象表现主义的夸张和变形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在视觉认知中对事物真实性的看法。作为一种绘画方法,它要求面对事物本身,现象学式的“看”,在视觉和意识的不断感知和流变的过程中,把握对象,直指事物存在的真实状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心象世界。它有助于观念的更新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