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未提及过"悲剧"一词,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1]、"惨绝悲极"[1]的戏曲创作,这些"惨杀"、"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中国戏曲中的"忠义惨剧"(英雄悲剧)最接近西方古典悲剧的概念与内涵,笔者试图从题材、角色、结构、冲突等各方面分析我国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实质,确立中国古典英雄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宜宾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对"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地震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社会生态伦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影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文艺审美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悲剧类文本的独特审美价值在于它在作品中所包含的悲剧精神,可以净化青少年的心灵,让他们学习坚韧的品质,养成豁达的态度,培养热爱生命、关心社会的品质。系统深入地学习悲剧类文本是丰富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需要。通过诊断分析目前悲剧类文本的教学现状,探索针对"悲剧类文本"的"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苍凉"是张爱玲在其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蕴涵了其悲剧审美趣味及审美追求。"苍凉"悲剧思想的生成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艺术个性、中西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苍凉"悲剧思想既继承了西方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悲剧传统,也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学与传统美学的悲剧思想,是对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1996,(2):14-18,21
论述屈原悲剧的审美意义,并从屈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个性特征,生平遭遇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悲剧的成因;再从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中探讨其人格美的诸多方面。同时将屈原的悲剧和人格美结合起来,作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崔兰田以擅演悲剧著称,其鲜明的唱腔特点和悲情色彩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形成了豫剧中独具风格的一大流派———崔派。崔派艺术以"悲"为美,崔兰田所饰演的人物大多充满了悲剧色彩。崔派以"悲"为美的特性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文章试从社会历史、地域、个人审美及观众审美四个方面,揭示崔派艺术悲剧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西悲剧具有不同的审美个性,所以同为复仇母题的《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悲剧冲突性质、人物塑造手法、主人公社会地位和结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旨趣。但这些不同并不能作为评判悲剧优劣的标准,更不能作为衡量剧本是否是悲剧的标尺。实际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造就了彼此不同的悲剧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悲剧与荒诞派戏剧的不同审美内涵,认为两者在思想观念、艺术创作方法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中国古代其他悲剧作品相比较,尽管元杂剧的戏剧手法比较幼稚,但无疑,元杂剧的悲剧精神却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无论从元杂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元杂剧的悲剧冲突和悲剧情节、元杂剧的悲剧形象以及悲剧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来看,都是具有悲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 ,本文从崇高、悲剧、眩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人物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忧郁、孤独、哀愁,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生动地体现了他人生的悲剧和悲剧的人生.本文从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历史时代、俄罗斯民族文化、人文环境及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不幸婚姻、与梅克夫人之间"柏拉图"式的交往等主客观因素方面,运用音乐学、美学和民族审美心理学等方法,以多元视角分析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悲剧性"特征产生的原由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中的“崇高感”问题始终是审美艺术的一个热话题。中国古典悲剧艺术可谓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但与西方古典悲剧比较也有相对的不足,“崇高感”弱化就是一个方面。中国古典悲剧崇高感的弱化是由多种文化因素导致的。通过中西方古典悲剧的比较分析可知,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宗教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甚而决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西悲剧具有不同的审美个性,所以同为复仇母题的《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悲剧冲突性质、人物塑造手法、主人公社会地位和结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旨趣。但这些不同并不能作为评判悲剧优劣的标准,更不能作为衡量剧本是否是悲剧的标尺。实际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造就了彼此不同的悲剧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杨军玲 《课外阅读》2011,(3):204-205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审美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和层次,众所周知,审美的基本形态包括优美、壮美、悲剧美、喜剧美等,这里我仅谈悲剧美和喜剧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及作用,以期推进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做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一剧,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意味,剧中侯方域和李香君以爱情破灭、双双入道作结。本文从爱情主体的可审美性、爱情悲剧得以呈现的外部环境、爱情以悲剧作结的能量释放三个方面,分析侯、李爱情悲剧的审美价值,以期更深层次地挖掘《桃花扇》的悲剧内涵,展现作者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悲剧的有无一直是中外戏剧界关注的焦点,也存在许多争论。文章认为中国存在古典悲剧和悲剧理论,并从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结局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继承、借鉴和吸纳古希腊悲剧文化传统的同时,奥尼尔又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和发展悲剧艺术,多视角地揭示现代生活的悲剧性,从而赋予现代西方悲剧以新的内涵和审美意蕴.在悲剧人物方面,奥尼尔突破了古希腊悲剧人物中的神或王公贵族,而塑造了众多平凡普通小人物;在悲剧主题方面,突破了古希腊单一的宿命模式,而以人与自身本能情欲的悲剧冲突,人与机器、物质、金钱和清教上帝的悲剧冲突等为悲剧创作的主题系列;在题材方面,突破古希腊悲剧的局限,而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题材,如航海、妇女问题、种族歧视等;在悲剧艺术手法方面,则采用音响效果、象征手法和表现主义手法等揭示现代人的心路历程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其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重要地位,而其悲剧审美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更具独特条件和意义。本文以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悲剧作品的审美解读为切入点,从悲剧审美价值、审美心理、审美意境等角度促进学生人格培养作了思考与探寻。  相似文献   

19.
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淑,是一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新女性形象。她的人生悲剧是由多元复杂的因素汇合而成,但对其悲剧的探源却很少人涉足。文章从社会、性格和命运诸方面对其悲剧根源进行溯源,并分析其悲剧的审美、认识和社会批判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古典悲剧理论建立在"肯定本体论"的基础上,而当代悲剧理论则是以"否定本体论"为基础的;作为一种"同一论美学",它们都是对悲剧本质的掩盖.只有将"差异"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通过对精神冲突、灵肉冲突、生命冲突的差异分析,才能使悲剧的审美本质得到真正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