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跳板跳水从技术上讲可以划分为走板、跨跳、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等几个阶段。其与跳台跳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动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的能力如何。因此,对跳板运动员说,走板、跨跳和起跳技术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几个阶段中起跳是最关键的一环。尽管不应过分强调起跳在整个跳水动  相似文献   

2.
刘犇 《游泳》2010,(2):54-56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跳板跳水中难以掌握的技术。走板起跳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空中动作和入水效果,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比赛得分。随着当今跳水运动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少年选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前言 我国跳水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跳台和跳板两项发展并不平衡,跳台水平明显高于跳板的水平,跳板项目水平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走板技术不符合我国运动员的特点。80年代初国内对走板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以世界著名跳水选手洛加尼斯的走板技术为楷模,学习他的技术,追求走板慢节奏、软支点,最后一走,即跨跳步的步幅大,动作平稳。这是一种以平稳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走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4.
彭园春同志是近年涌现的我国女子跳板跳水优秀运动员之一,77年5月27日—31日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的十三单位跳水邀请赛中,她以464.37分荣获女子跳板跳水冠军。比(宀西)期间一些教练员、裁判员认为她的走板技术是我国女子跳板跳水运动员中较好的一个。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动作的质量与稳定,动作毛病大部份是由于走板起跳不准确所造成。通过国际交往,图片对比,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在走板起跳的技术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必须加强研究,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6.
陈莉 《游泳》2011,(6):52-53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  相似文献   

7.
吴浩涛 《体育科技》2012,33(1):53-55
根据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针对跳板走板技术环节的特点,结合初学跳水运动员身心特征,提出有效的技术教学方法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王峰为研究对象,对其一、三组中不同难度动作的走板步法结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跨步动作是产生步点偏差的主要环节;跨跳步对身体的控制调整是减小起跳步点偏差的关键技术;走板加速主要集中在有腾空的跨步;提高助跑速度常常以加大步长为主要手段;王峰是采用短跨跳的长距走板。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会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因此,对走板起跳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是跳板技术研究的关键。采用平面定点摄影测量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彭勃、王克楠和王峰3位优秀男子跳板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及训练期间队内测验的技术动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3名运动员跳板技术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取长补短,科学训练,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合板"是指在跳板跳水时,运动员从走板到起跳过程中每一个动作与跳板自身震动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合板"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的"走板一起跳"动作与板运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 通过动作节奏与跳板振动频率的高度一致,使运动员最充分地利用跳板挠曲产生的弹性势能,获得高的起跳高度和快的旋转速度。"合板"是决定跳板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跳板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将跳板进行单行约束简化, 运用静态负重测试手段对跳板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人一板"模拟模型。该模型在给定运动规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胡国军  朱煜 《游泳》2011,(5):66-68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12.
邓平 《游泳》2011,(6):50-51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13.
世界跳板跳水技术发展情况跳板跳水是跳水项目的基础,要做好每一个跳板动作,除了运动员本身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外,正确地利用跳板是跳水运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跳台动作转移到跳板上去完成,就不一定能像跳台跳得  相似文献   

14.
资料库     
《新体育》1997,(11)
世界冠军(9月10日至10月10日) 9月10日至14日 第10届世界杯跳水赛在墨西哥城举行,比赛项目共有14个,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7名选手参加了本届比赛。比赛结果如下: 男子项目 1米跳板跳水,刘奔(中国),391.20分;3米跳板跳水,萨乌丁(俄罗斯)456.75分;10米跳台跳水,萨乌丁(俄罗斯)509.39分;3米双人花样跳板跳水,贡明/徐浩(中国)332.91分;10米双人花样跳台跳水,黄强/李成伟(中国)355.59分。 女子项目: 1米跳板跳水,张晶(中国),281.55分;3米跳板跳水,布尔默(加拿大),333.45分;10米跳台跳水,迈里安·布瓦洛(加拿大),352.23分;3米双人花样跳板跳水,石磊/张晶(中国),304.05分;10米双人花样跳台跳水,池彬/王睿(中国),312.54分。 中国队以6金3银5铜的成绩,列混合团体、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的第1名。 9月11日 为期3天的世界古典式摔胶锦标赛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市举行,本次比赛共有8个项目,比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1974年9月1~16日,第7届亚运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中国跳水队首次参加亚运大赛,一举夺得全部4枚金牌。即谢才明以520.08分获男子跳板跳水冠军;李孔政以536.10分获男子跳台跳水冠军;钟少珍以415.80分获女子跳板跳水冠军;钟少珍还以372.72分获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相似文献   

16.
对劳盖尼斯走板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优秀跳水运动员格雷格·劳盖尼斯,生于一九六○年一月,身高1.78米,体重75公斤左右。从九岁开始专业训练,他曾取得一九七六年奥运会跳台跳水第二名;一九七八年世界跳水锦标赛跳板跳水冠军;一九七九年七月泛美赛跳板、跳台冠军,同年八月全美室外锦标赛冠军;一九八○年五月在美国举行的劳特代尔国际邀请赛中获跳板冠军、跳台亚军,同年美国奥林匹克选拔赛中获跳板、跳台冠军,同年  相似文献   

17.
1896年第1届奥运会就有跳水表演赛,1900年第2届奥运会开始有跳水比赛。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外,历届奥运会均有跳水比赛,因此说,跳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并深得人们的喜爱。然而,跳水运动在本世纪70年代发展最快,这可能是由于有中国运动员参与的结果。从跳水运动项目木身来说,我们没有可能得到本世纪初的实况影像资料,但从一些文献上得出印象——最开始的跳水是从低高度的跳台开始的,后来才有了跳板跳水,也是从低高度跳板开始的;而目前新增的双人跳水,实际上在本世纪30、40年代就有了,且水平还不低。到了5…  相似文献   

18.
跳水运动员的形体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 《游泳》2008,(2):32-32,34
跳水项目它不仅是竞技体育,而且还是技巧和美的结合物,美寓于完善的技巧中,技巧又在美的要求下具体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规则里对动作优美,从准备姿势开始,到走板、起跳、空中姿态、入水都有要求,不符合要求,裁判就要扣分,这就直接影响成绩.在难度系数相等,技术情况完成差不多的情况下,高出一格的形态质量则是获得胜利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现年25岁的美国跳水明星洛加尼斯在去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囊括男子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块金牌。这样他在1982年世界水上运动锦标赛、1983年世界杯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连续三次世界跳水大赛中,获得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个项目的“三连冠”。他生于1960年,是一个孤儿,后来被一对姓洛加尼斯的夫妇领养。洛加尼斯从小就喜欢舞蹈。从9岁起,他又开始学技巧。这些都为他以后的跳水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洛加尼斯正规训练跳水从11岁开始。当  相似文献   

20.
1.中国竞技跳水运动现阶段面临的三大挑战(1)优势单项分布不均衡———“台强板弱”的挑战从我国8个奥运会跳水项目的实力现状分析可知,跳台项目的优势尚在,而跳板项目的弱势已经显现出来。(2)跳水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追求运动训练高效益的挑战我国跳水运动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8枚金牌中的5枚之后,运动队伍规模在不断地壮大,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喜爱上跳水运动并积极地投身到跳水项目的运动训练中来。这种良好的普及势头为促进我国跳水项目进一步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有材可选”了。另一方面,跳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