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言 我国跳水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跳台和跳板两项发展并不平衡,跳台水平明显高于跳板的水平,跳板项目水平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走板技术不符合我国运动员的特点。80年代初国内对走板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以世界著名跳水选手洛加尼斯的走板技术为楷模,学习他的技术,追求走板慢节奏、软支点,最后一走,即跨跳步的步幅大,动作平稳。这是一种以平稳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走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2.
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跳板跳水从技术上讲可以划分为走板、跨跳、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等几个阶段。其与跳台跳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动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的能力如何。因此,对跳板运动员说,走板、跨跳和起跳技术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几个阶段中起跳是最关键的一环。尽管不应过分强调起跳在整个跳水动  相似文献   

3.
小跳步,又称弹跳或弹跳步,它类似于跨步跳,但动作幅度比跨步跳小,其动作性质不是充分向前跨跳,而是尽量向上跳起。它要求蹬地腿的髖、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摆动腿屈膝向上摆,手臂随腿的动作而协调地摆动,既可采用双臂同时摆动,也可采用单臂一前一后的摆动。摆动腿下落着地时最好脚后跟不接触地面,用前脚掌支撑整个身体重量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体育教学》2008,(11):54-55
一,“三跳”之间的衔接练习(以有力腿是右腿为例) 1.第一跳与第二跳的结合练习(单足跳与跨步跳) 1)两步练习法(一单跳一跨跳):原地或上一步或4—6步助跑,用右腿做起跳腿,右腿单足跳过小垫子落地、再用它起跳,左腿跨步跳落进沙坑。  相似文献   

5.
<正>三级跳远着地技术教学步骤:原地上一步者的动作模仿;走动着的动作模仿;行进间的动作模仿;跨步跳的动作模仿。要点:以脚后跟先接触地面,滚动至全脚掌脚着地。身体重心顺势向前移动,着地动作自然,接近走和跑的着地动作。单足跳与跨步相结合教学步骤:2~4步助跑跨步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4~6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连续做60米。要点:可采用单臂和双臂摆动,两臂和摆动腿注意前后摆动,起跳腿蹬地后屈膝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绝招绝招1:利用技术动作学习的迁移,掌握"跨步接球,上步投篮"的动作练习方法:行进间跨步接球后再上一步(两步)传球;行进间跨步接球再跨一步向前上方传球(引出行进间投篮动作);观察行进间投篮完整动作并模仿。练习实效:通过对已有行进间传接球知识的延伸和迁移,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跨步接球,上步投篮"动作方法,尤其是"跨步接球"的衔接和脚步动作的方法,为后续巩固提高技术动作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会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因此,对走板起跳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是跳板技术研究的关键。采用平面定点摄影测量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彭勃、王克楠和王峰3位优秀男子跳板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及训练期间队内测验的技术动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3名运动员跳板技术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取长补短,科学训练,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 “三步上篮”(亦称跑篮)是最基本的一种投篮方法,常在快攻中或突破切入篮下时运用。据笔者观察,在教学中,学生“三步上篮”的错误较为普遍.现以右手投篮为例,对“三步上篮”的常见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简介如下: 1.原地接球后跑篮。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对跑篮的概念不清,跑动中接球不熟练.纠正方法: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三步上篮”概念,理解“三步上篮”的第一步动作,应是跨步中接球,而不是接球后再做跨步;多做徒手或慢跑动中的持球模仿练习. 2.一步跑投篮。主要是学生心理上害怕碰撞受伤,腰腹肌力量差,第一步跨步接球步子过大,造成身体后仰而轻率投篮。纠正方法:对这类学生要多鼓  相似文献   

9.
可晨立  赵晖 《乒乓世界》2013,(11):100-101
根据来球选择合适的步法 乒乓球的步法有很多种,跨步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动作要领是由一条腿做支撑,另一条腿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跨步的移动范围比侧滑步要小,但由于单脚移动,起动速度比侧滑步要快。在处理短球时基本以跨步为主,在单脚跨出的同时,重心要能随着两腿的分开下移,这样可以增加移动的幅度。图中来球是半出台球,侧滑步是很难进行前后调节的,所以郑培峰选择使用跨步,让身体调节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击球位置。  相似文献   

10.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动作的质量与稳定,动作毛病大部份是由于走板起跳不准确所造成。通过国际交往,图片对比,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在走板起跳的技术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必须加强研究,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队狂揽7金,捍卫了自己的霸主地位。8月11日,男子10m跳台决赛在“水立方”精彩上演,随着中国组合林跃、火亮近乎完美的最后一跳,整个“水立方”沸腾了,电视画面中,一位教练因兴奋而跳起的镜头被永恒定格,她就是金牌教练钟少珍。提起钟少珍,或许有人会觉得陌生,但她的弟子却个个大名鼎鼎,郭晶晶、胡佳、杨景辉、王峰,青一色的奥运冠军,不同的成长之路,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钟教练的坚定支持、全心投入与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参加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我国男子举重67kg公斤级优秀运动员谌利军与冯吕栋抓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提铃准备阶段,冯吕栋身体姿势更符合抓举中“近”的技术要求;总体上,冯吕栋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谌利军,谌利军发力和惯性上升及接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冯吕栋。谌利军抓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伸膝提铃阶段髋关节打开过早,引膝提铃阶段膝关节回屈角度小以及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重心左右偏移量过大的问题;冯吕栋主要存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两心”前后距离过大,杠铃相对于运动员水平运动幅度大,垂直运动幅度小以及接铃过程中杠铃下落距离长,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建议谌利军加强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进行身体左右侧力量平衡的评估;冯吕栋应掌握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正确的用力方向,并改善接铃节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关键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6mm高速摄影机进行比赛现场单步技术动作拍摄,拍摄频率为122幅/s。采用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室影片解析系统,对国家竞走集训队运动员王妍、谷燕的竞走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王妍、谷燕竞走技术符合国际田联新竞走定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排球核心队员进行研究,解释了核心队员的定义。将核心队员分为三类,一是进攻型;二是组织型;三是防守型,对核心队员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总结。对排球核心队员培养提出了建议,一是在选材方面,二是在训练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等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长和速度进行了纵向的整体性研究及横向的层次性研究。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源动力;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越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就越大;最后两步步长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横向上,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呈加速攻板状态,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上板瞬间整体呈减速状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内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与速度匹配的实效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王怡的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摄影、测试、解析得出:单脚背飞和球的球速比正面扣球球速快的优势.3名单脚背飞扣球队员中,王怡助跑速度适宜,腾起角合理,较好地利用身体的前冲力量,使空中位移增长,有较充分时间做空中转体击球动作.从而使她转体利落、连贯、完整、协调.能运用转体的惯性.增加击球时手指掌的加速度,通过比较,王怡的单脚背飞扣球技术、动作合理完整、协调,可称为优秀的单脚背飞和球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step length (SL) and step frequency (SF) on step velocity (SV) during the approach run of high-level long jumpers and to quantify the asymmetry of these step characteristics. Spatiotemporal data of the approach run were collected during national competition from 10 long jumpers (age 26.2 ± 4.1 years, height 1.84 ± 0.06 m, mass 72.77 ± 3.23 kg, personal best performance 7.96 ± 0.30 m).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total approach, early approach and late approach. For the total approach 4/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6/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characteristic. At the early approach, 3/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7/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During late approach 2/10 athletes demonstrated SL reliance, 7/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1/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Four athletes displayed significant asymmetry for SL and three for SF. However, no athlete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symmetry for SV indicating that the asymmetrical demands of take-off do not have a marked influence on step characteristic asymmetry, probabl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ven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demands between limbs for individual athletes.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王皓2004—2012年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失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王皓奥运会比赛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王皓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失败的共同特点是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其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单局连续失分比较高,单局一次最高连续失分为8分,而且单局中普遍至少是两次连续失分的结合;王皓与柳承敏、马琳、张继科比赛中发抢段失分率都在45%以上;接抢段二、四板主动失分率在降低,但被动失分率在增加;相持段中第五、六板的失分率高达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