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7月,我们金华日报社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是浙江省11家地市报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报社;在此之前揭晓的两年一度的浙江省报纸质量评比中,金华日报和金华晚报双双被评为省级优秀报纸,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报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而不断深化报社内...  相似文献   

2.
以其"好人好报,晚报情怀"而享誉国内外的大连晚报,长期秉承"责任媒体、服务读者、回馈社会"的办报理念,已经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主流都市类报纸,赢得了全国地方报社"百强"和"四十强""全国文明单位""世界中文报协中国内地首批6家成员之一""全国十大创新晚报"等多项殊荣。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大连晚报将获  相似文献   

3.
李明明现任大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兼大连日报社总编辑。从担任大连晚报总编辑起到任职大连报业集团,李明明先后荣获辽宁报业发展奖——重大贡献奖、中国晚报杰出贡献总编辑奖;被评为大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大连晚报》已经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15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晚报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大连晚报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值此《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通辽出版《记者摇篮——〈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特刊》,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奋斗历程,很有意义。办报初期,《大连晚报》只有四开8版,发行量仅几万份;近几年,特别是经过1999年以来的第二次创业,现在已扩至四开48版、56版,发行量突破了30万份,广告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跻身全国报业百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栾俊学:作为辽沈晚报唯一的明星记者,栾俊学是辽沈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现任辽沈晚报编委、特别记者部主任。栾俊学同志从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开始就一直奔波在采访一线。他视新闻事业为生命。从1997年开始,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唯一的"明星记者"称号,连续7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典型向海外宣传。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佳记  相似文献   

6.
孙卉 《记者摇篮》2012,(4):9-10
2011年末,大连晚报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新闻媒体获此殊荣,这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也是仅此一家。好人好报,晚报情怀。大连晚报多年来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对公益活动的深度参与,对广大读者的倾情回馈,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写下了清晰的注脚。伸出我们的双手托起他们的希望2011年是大连晚报《特困生档案》特别行动之"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的第12年。一轮12年,可以让一  相似文献   

7.
李振芳 《传媒》2002,(2):42-43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产业办,把报社当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并且立足发展,加快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报社发展很快,“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报社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家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发行:打开制约报业发展的“瓶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走向市场的主要关口应该说是发行,决定报社生存与发展的也是发行。所以,各报社普遍都对发行工作给予  相似文献   

8.
大连晚报社:在草木丰茂、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七月里,贵报迎来了十五岁的生日。我们谨代表全国晚报界的同仁,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自1988年创刊以来,贵报一直坚持『传递信息、传播政策、引导生活、服务读者、弘扬文明、鞭挞丑恶』的办报宗旨。你们积极努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跻身『全国百强』行列。我们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骄傲!  相似文献   

9.
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要仔细阅读晚报内刊《今日简报》。通过这张晚报自己办的内部"小报",他要看看今天的《大连晚报》,在新闻质量上还有什么问题;新闻出版还有什么差错没有;与同城媒体相比,晚报当日的新闻优势在哪?还有什么差距。他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个‘简报’主编在报社的影响力比我大啊!编辑记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10.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作产业办,把报社当作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立足于加快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报社的“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并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报业的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谈经营应该先从报纸的经营说起,因为报纸定位是报业经营的“坐标”,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根据报纸定位确立的。报纸的定位,即这张报纸办给谁看的,也就是让哪些读者来买或订我们的报纸。如:沧州晚报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11.
回到吸引记者赴大连采访的原点——在当前报业竞争的环境下,以大连为样本,回顾"晚报早出"这一似乎已远去的重大话题,重审其在报业发展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中国晚报发展的黄金期,此后,由于都市报的兴起,晚报的生存空间被侵蚀,一些晚报求存图变,改为早出。根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147家晚报,已有108家改为早出。由此,近十年来,有关晚报早出的讨论一直持续。从实践中看,晚报早出并非晚报"复  相似文献   

12.
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8年,我省有5家报社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受到了新闻出版署的表彰,成为我省报业发展的突出代表和排头兵。这些报社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分析它们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有三点经验值得向全省的报社介  相似文献   

13.
桂林日报社是广西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现办有《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和《体坛导报》三张报纸,下属一个印刷厂共有采编人员和员工470人。自1998年底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桂林日报社以来,在新的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提高报纸质量、加快报社事业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大机制改革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了报社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双效”明显。2000年,该报社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一、创造好的机制,激发员工的热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报业的改革发展趋势,桂林日…  相似文献   

14.
《记者摇篮》2009,(11):16-18,15
栾俊学,1959年8月生。从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后一直做一线记者,采写了大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稿件。从1997年开始,栾俊学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明星记者"称号。这一殊荣是报社前无仅有的。2000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为此,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的典型向海外宣传。1997年起,栾俊学在要闻部任社会新闻战线记者,继任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等职务。他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李志民 《传媒》2006,(8):28-28
长期以来,《河南科技报》坚持扎根基层、立足报纸、服务"三农"的办报思路,在服务新农村的同时,报社的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普报纸"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报;连续两届被授予全省"十佳报纸"荣誉称号;报纸发行量达到了36万份,在全国科技报系统中居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省级都市报现象的强势冲击,全国很多地方的市级地方晚报都曾经经历了被省级都市报媒体攻城略地的阵痛。在这样的阵痛过程中,有的市级地方晚报被彻底打伤了元气;有的地方晚报却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玉溪日报》于1989年创刊,经过23年的改革和发展,总发行量5万份,人均拥有报量居全省地州首位。2005年以来,这家报社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地市党报报业发展50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10强"殊荣,并被评为"2011中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乌鲁木齐晚报》被评为第五届新疆“双十佳”报纸。喜讯传来,报社全体员工无不为之振奋,同时也冷静、清醒地认识到:荣誉来之不易,理当万分珍惜。—、市委的重视、关心、支持是办好《乌鲁木齐晚报》的前提作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的《乌鲁木齐晚报》,  相似文献   

19.
地市党报是党在基层的新闻事业单位,肩负着既发展事业,又发展产业的双重重任。为搞好事业、发展产业,全国各家地市报无不倾其全力,积极探索。全国有150多家地方党报抓住国家实行集约化战略,重点培育大型出版、报业、期刊和发行集团的机遇,创办起地方晚报。粗略分析这些报社的管理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创建过程中,日报、晚报就各自为阵,独立核算经营:二是日报、晚报貌合神离,分开核算经营;三是反复实践后,日报、晚报整合资源,统分灵活经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大连晚报》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创新经营模式,不再死磕版面,而是针对市场变化,创新经营,做好经营转型,开展多媒体运营,力保广告市场。以报带刊,出版高铁杂志2013年2月,《大连晚报》与大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合作出版高铁杂志,这本杂志定位为"东北的视角、大连的窗口",面对整个东三省及与北京对开的各组高铁。报社为此特别组建了专门的采编团队,得到合作方高度认可及良好的市场反馈。与此同时,报纸与杂志初步实现信息、客户资源共享,报刊联动,彼此互补和带动。增办"县域"专刊,打开县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