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像自然学会说话一样,自然学会识字、阅读和普通话,这就是“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符合汉字的科学性;符合婴幼儿特殊的认知规律;符合婴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汉字教育史上的首创,不仅在我国是个创新之举,而且在全世界也是个创新之举。一、“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对海内外的巨大影响1988年,我国有些专家开始实验婴幼儿识字问题。10年来,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体系。现在,全国已有4千多幼儿园、托儿所和部分小学(学前班),4…  相似文献   

2.
开发脑潜能与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婴幼儿识字,当前在国内外,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婴幼儿识字有益无害;也有人认为,婴幼儿识字有害无益。我们认为:科学的婴幼儿汉字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不科学的婴幼儿汉字教育对婴幼儿会有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害。一、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的含义婴幼儿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像自然学会说话一样,自然学会识字、阅读,学会普通话和学会写字,这就是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科学的婴幼儿汉字教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识字、阅读和普通话;第二阶段:学写字。达到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的标准必…  相似文献   

3.
最近,记者在一些城市见到,有的私人幼儿教育机构为赢得市场、抢夺生源,大打“婴幼儿识字教育”牌,别出心裁地办起婴幼儿识字班。有的公然宣称:“揭开婴幼儿识字奥秘:识字越早越能激发婴幼儿的智慧;对开发右脑大有裨益。”据了解,这个招数对一部分婴幼儿家长还颇有吸引力。那么,对于婴幼儿进行汉字教学是否科学?婴幼儿智力开发是否就是提前识字?学前儿童识字是否越多越好?本刊就这些问题,特请北师大王宁教授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名汉语言学家徐德江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婴幼儿汉字教育的研究与开发,并创建了“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体系,有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被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列为向全国重点推广的优教项目,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项目,其生活游戏识字读本被教育部推荐为优秀的幼儿读物。目前.全国有5千多所幼儿园、50多万婴幼儿使用这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徐德江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可行的。为此,本刊特转载徐德江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理论刊物《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章《开发脑潜能与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供广大读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尹君 《山东教育》2003,(23):87-87
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早期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现象:“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个月,就教孩子走路,孩子两三岁时,就教识字、算题,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甚至提出“零岁识字,三岁扫盲”等。这样的教育超前是否合乎科学?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适宜的生理成熟度,我们成人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亲子联通     
“五要”和“五不要”中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他们帮孩子规划人生,这样会导致孩子忽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失去选择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身为 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  相似文献   

7.
“儿童很早识字好吗?”“越早越好。”这是专家的回答。的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作了较大的改动.使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像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这一要求的出现,使得在语文教学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吁:“识字这一块太难了!”其实.教师所说的“难”.主要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内“教”来识字的量太大.而且单凭课堂中的“小变化”.很难解决这大容量的“识字”。尤其是只靠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难以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把识字的路通向“课外”.创设一条条多彩的路.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会认“孔、雀、锦”等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8个字。2.复习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3.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家教不要忽视人格修养教育吴春雷“家教”,这真是个令现今的父母们头疼的问题。为让孩子接受好的家庭教育,家长们真可谓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对于还未出生的孩子,着手搞胎教;孩子刚出世,又搞什么学龄前教育;识字了,书便成堆成堆地往家买;接踵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辅...  相似文献   

10.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这句话被后世许多名人证实。我也认为: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是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对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物小档案: 曹云昌.教育学博士.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婴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山东分中心负责人.台湾华幼国际教育机构总监.齐鲁文昌学苑创办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邀研究员。潜心研究儿童专注力问题达十年以上.提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予2006年4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汇集了14个国家的38位外籍朋友,以及来自香港地区的16位专家学者和大陆同行180余人。其中,除包括30种识字方法的主持人外,还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北京大学语言学家徐通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吕必松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首席研究员戴国忠先生、思维相似论学者张光鉴教授、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邵宗杰,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和副所长田慧生博士等。大会就识字教育的脑科学原理、符合汉语汉字规律的方法、双语教学以及识字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就30种识字方法进行了交流。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此次会议的宗旨为:“识字教育科学序化,尽早阅读开发心智”“科学民主,和谐有容”。这昭示着未来识字教育发展和研究的方向,即构建一个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这是识字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识字教育面对未来应有的魄力。展望识字教育的未来,这个新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偶尔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首小诗:“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墨 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不同得想起一句话:教育首先是一 种保护。保护孩子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童心和纯真,保护孩子的求异和“可 爱的错误”保护的前提是宽容。  相似文献   

14.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2):75-76
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强国富民.我们如何利用科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黄月娥 《甘肃教育》2005,(11):27-27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美式教育的“笨”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教育时间宽松,重视孩子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注重对孩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张茜 《语文天地》2009,(1):25-2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课程标准中1~2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左右,完成这样大的识字量.教学中必须抛开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引导学生在“趣”中识字,在学习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二年级:不要停止为孩子大声读书目前小学语文教育通常在一、二年级主攻识字,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上千字的识字量。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大人常犯的错误是:误将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等同起来。如果一本书中绝大多数字孩子都认识,那么大人认为孩子肯定能轻松地读懂。实际上并非如此。独立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需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春在《半月谈》上撰文提出,今天的家长们不要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1.“温室家庭”,容易使孩子成弱苗。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但有两点要注意:“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一离家就会感觉寒风凛冽,造成心理问题;“家庭温室”的温度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等孩子长大了,道理全明白了,可适应能力却跟不上去。2.“挑错教育”,能让你的孩子自信吗?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的一些家长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这些家长有一种教育理念:所谓好孩子,就…  相似文献   

20.
林雪 《母婴世界》2011,(2):70-71
近年来,“科学胎教能生出聪明的孩子”这个观点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些专家甚至指出:“比起出生后的十年教育,十个月的胎教更加重要。”所以,要想生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一定要科学地举行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