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在很多场合下,教师们频繁地使用"例文"进行作文指导,而市场上各种同步作文指导书籍,也少不了用分析"例文"的方式进行指导。再看我们的学生习作,一篇篇都如例文似的讲究方法技巧,一篇篇都有头有尾、像模像样。  相似文献   

2.
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革命圣地延安.党中央、毛主席从1936年到1948年在这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初期的解放战争.在这黄土高原的窖洞里,毛主席写下了112篇光辉著作;在艰难的斗争岁月里,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诞生了光芒万丈的延安精神.这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推动中国革命事业永葆青春,凯歌猛进.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逐渐地不再去理会一篇篇完整的课文,不去引导学生原汁原味地、反复地阅读品味课文的语言本身,不去领略欣赏课文本身整体的风格美、韵律美,不去挖掘蕴含在文章内部丰富而深厚的艺术魅力,而是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将一篇篇完整的课文拆散开来,弄成七零八落、莫名其妙的各种问题即"练习题"、"测试题",然后,教师不用讲解、不用分析、不用启发,只要将这些习题、试题资料一发,让学生在一组组四选一的所谓标准答案中胡乱地打勾打叉,最后跟老师一一对照所谓的答案(反正是ABCD,不是你对就是我对),也就完事了,我们称这种做法叫"做题语文".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于教学的需要,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外作业.收到作业之后,笔者不禁感慨:一堆作业中几乎每个学生上交的都是打印稿,终于发现了两篇手写稿,但字迹也是"龙飞凤舞",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难道我们所谓的天之骄子们对汉字和书写漠视陌生到了如此境地?还有多少人没有陷于这种"书写"危机之中呢?  相似文献   

5.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张广晓 《职业技术》2006,(4):123-125
漯河地处中原,农业、畜牧业的兴旺,是发展食品工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漯河的食品工业要做大做强,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人才的努力、技术不断的创新,又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量吸引外力,只有具备这诸多因素,漯河"食品名城"才能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7.
妈妈好 "野"     
只要提到"母亲"一词,我们总是将"伟大"、"善良"、"无私"、"奉献"、"母爱"等等光辉而又令人尊敬的字眼联系起来,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也是一个个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形象。学生们写"母亲"主题的作文,更是要将前面提到的那些词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算是一篇合格的作文。对于母亲,非得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母亲吗?对于作文,也非得这样写才能行吗?身为母亲,她在给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非得再用辛勤、操劳等付出才配得上这一名称吗?在五月--这个"母亲节"的月份,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和深爱,组了这些"另类妈妈"的文章,这是妈妈应有的本色,因为她们也是"人"。--聂闻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第6期起,本刊开辟了一个新专栏--"小读者笔会",并开展了"笔会"形式的作文大赛。一年来,小读者踊跃投稿,学校积极为我们组织稿件,使大赛得以顺利进行。本次大赛共收到小读者来稿千余篇,选发162篇。本刊编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严格细致的评选,共评出获奖作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7,(1):67-70
试以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罗素经典散文《论老之将至》,运用关系对子分析语篇主导因素,挖掘出罗素的修辞动机,即话语者希望老年人超越自我,心态永葆青春,旨在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修辞艺术,并通过对戏剧五要素分析法的成功操作来展现其修辞批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每写一篇作文,都是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只是这种真情实感不一定是直接讲出来的.如果把真情实感间接地"藏"在作文的内容里,文章也许会更深刻,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11.
"六一"就要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的节日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会不由得想念起两位给了他们许多教益的"孙老汉",他们就是故事爷爷孙敬修和百岁将军孙毅。在此,我们编发一篇短文,让大家共享两位"孙老汉"之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文(<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者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如何用好这一组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接受"诚信"的教育呢?教学完3篇课文后,结合"单元练习"的相关内容,我们安排了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钱丽娟 《文教资料》2008,(10):101-102,77
央视网站"电视批判"栏目中有一辑是<大学生谈电视·清华篇>精华辑录.当讨论到"新闻价值"问题时,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尹鸿教授说:"新闻最核心的不是收视率,新闻最核心的价值一定是促进人了解自我生存的世界,认识我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帮助我们在生活当中作出正确抉择和判断."由此我想,新闻的价值是这样,我们德育课教育的价值不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4.
新课结束以后要进行复习,而以专题(单元)为单位组织复习,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复习方法之一.如果按照顺序,一篇一篇地进行"炒冷饭"式的灌输,那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最佳的做法是扎扎实实地抓住归纳、拓展、融通三个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最后一课,根据专题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上一课"文字整合""自主研读"和"小组互助"的基础上,集中讨论本文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量的计量"(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 册第4单元) 一、欣赏日记,揭示课题 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 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 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 对,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 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 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 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篇课文不重要,请同学们课后自读";"这篇课文中内容考试时考不到,我们不讲了";"这里有个高考知识点,非常重要,请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诸如此类的声音虽不是充斥于语文课堂,却也是屡听不鲜.有些领导对此大加赞赏,且美其名曰"渗透高考意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对"时时渗透"尤其是"及早渗透"现象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看电影,尤其是看国外大片,我们常常会在走出影院的时候才扔下这样一句话--瞎编的。但坐在影院里的时候,却很可能随故事情节的起伏而激情澎湃,伴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心绪难平。为什么会这样呢? 应该说,这是电影强烈的"临场感"起的作用。写作文也要力求使文章具有极强的"临场感",把文章写得"感性化",从而具有感人的力量。让我们欣赏一篇让作家陈村读了开头一句"就有一种继续读下去的愿望"的优秀作文--《日子在发霉》。  相似文献   

19.
近日,随手翻阅《诗经》,读了一篇《采葛》,里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诗句,下面的注释是"三秋,此处应为三季,即九个月",整个意思就是一日不见好像有九个月那么长.我们长期以来不是习惯于理解成"一日不见好像三年没见吗".到底是这儿解释出错了呢,还是成语词典或者说汉语词典以及其它的一些工具书出错啦?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习作适合写简单材料,但是简单的材料写起来很难"挤"出一篇习作来!常常在要求只写"一件事"的习作里,写了多件事,硬是靠事件"堆"起一篇三四百字的习作来。这不能责怪他们不会审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