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国琴 《考试周刊》2012,(39):61-62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紧密联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数学逐渐发展起来.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服务.数学教学的“半亩方塘”里,  相似文献   

3.
和合:中国人的生活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个华民族所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也是华夏民族生活哲理的表征。作为生活理念的“和而不同”、为人准则的“和为贵”、调节机能的“中和”以及理想境界的“天人合一”,具有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心理间的矛质和冲突的深刻意蕴,也可为今天人们生活方式的优化,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2006,(1):30-30
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生活不外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道德是实践理性,一定社会的道德总是通过人类三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反映出来的。作为一般社会道德特殊类型的职业道德,是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它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对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且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除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也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将现代化带给我们的问题概括为三个失衡:“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现代化专家则称之为现代化的困境、现代化的弊端或现代化的陷阱。在“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者、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看来: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阅读导引】 为人处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民族民族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遵循由“道”而形成的“德”,孔子倡导“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仁、智、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童年”是人类蒙昧阶段的低级阶段,它有音节分明的语言、男女杂交,群居群游等生活特点。人类的童年是原始人而非“古猿”。它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具有蒙昧时代低级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儿童心理综合量表,对桂林市144名6~9岁儿童进行社会生活能力测验,发现:被试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技术低于实际年龄应当达到水平”的情况有所加重。儿童社会生活技术水平没有学校间的差异,但儿童社会生活技术水平存在着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其社会生活技术水平显著高于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12.
提起家政,很多人会把它和煮饭、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事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社会对科学和。幸福家庭生活’的期望和关注,人们对“生活品位”、“生活质量”、“生活情调”更加重视。家庭作为个人和社会的中间环节,成为个人赖以生存的“诺亚方舟”。人们开始感觉到“家”除了是为自身提供吃饭和睡觉的场所之外,更是安全与温暖的象征,是铸就性格和陶冶情操的地方,是体验科学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基地。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源于家庭。那么,家政学专业到底学些什么?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与高度发展,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人与音乐、音乐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更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文化对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及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乐”列为六艺之一,是学业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而在现代教育家的眼里,音乐是完善人类道德的最佳教科书,没有音乐教育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李岚清副总理前不久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普及交响乐,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万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如此。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既竞争又合作.如何融入社会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韪。社会适应就是个体的人为了成为社会的人而采取的种种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5,(2):126-128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范畴。《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一个潜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这就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曹芳 《成才之路》2009,(30):37-38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的。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范畴,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健身,保健,养生,娱乐的重要内容,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促使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人类与社会的健康和发展问题,实践证明,体育丰富了人们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内容,改进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体育与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类学研究发现,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双重关系,一面是自然关系,另一面是社会关系。人类的经济交往是沉浸在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关系的搭建和社会文化的汇聚,需要一个场域。在喀什,统合人、物、市场、社会、文化因素的经济场域,被称为“巴扎(bazaar)”。笔者通过跨越4年对喀什地区巴扎的田野研究发现,作为经济、社会、文化的“交点”的巴扎,不仅承载着人的交往、物的流动以及经济社会的交融与交互,也推动着当地人经济圈层、社交圈层和文化圈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