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画笔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始终遵循着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最根本的要求,对于笔墨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然而时代在变,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笔墨也必须随之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绘画观念和欣赏趣味,其次是由单一的水墨形式向色彩斑斓发展。第三是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使用,为中国画开辟了无限广阔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画对于“笔墨”的选择与运用,“笔墨”与书法的关系、“笔墨”对精神的表现功能等方面探讨“笔墨”的书写性;认为“笔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变形态,“笔墨”以符合东方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的形式,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与精神风貌,形成中国画“写意”的独特面目。  相似文献   

4.
方文春 《福建教育》2005,(11A):36-36
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育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它从根本上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陈旧的教学形式.要求课堂教学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冲击,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发起了庄严的挑战。班级授课制下的“班长”制管理模式越来越制约学生的发展。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教学改革与实验中,由于“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能使学生由部分参与向全体参与转变;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由“个人单干”式环境和“你死我活”式竞争环境向“合作互助,协同发展”式环境转变;从“班长”协助老师实行一元化管理向管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从学生单一性的知识学习活动向丰富多彩的立体化活动转变,于是,新型班级管理体系的建立成为必然。一、新型班级管理体系的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才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个人从被动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己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在相对于从前宽松得多的人才流动制度下,企业如何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将通过人才“配置”、“激励”、“培养”三个部分,阐述现代企业人才管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画对于“笔墨”的选择与运用 ,“笔墨”与书法的关系、“笔墨”对精神的表现功能等方面探讨“笔墨”的书写性 ;认为“笔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变形态 ,“笔墨”以符合东方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的形式 ,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与精神风貌 ,形成中国画“写意”的独特面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有较大改变,毕业生的就业由过去计划经济的“包分配”形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形式,这便突出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其就业过程中起着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的下确途径,旨在通过分析综合素质教育的各个具体内容及形成的途径,说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作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培养一技之长的专才向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与能力的人才转变。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者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10.
自1906年初建至1945年被日军关闭,印度支那大学经历了组织结构的频繁变化。在学术标准的视角下,这一组织形态的连续变化涵盖了印度支那大学由“伪大学”向“巴黎大学越南分校”的机构性质转变。在协同主义殖民理论的视域下,印度支那大学机构性质的变迁迎合了它关于“加强培养越南本地合作者阶层”这一基本职能的要求。1906年至1945年印度支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反映了法国移民、越南民众与殖民者三种力量的冲突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借助印度支那联邦的集权教育管制,这个过程由法国利益加以统摄,达成了相对的统一,印度支那大学成为法国协同主义殖民政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运笔用墨是山水画的基本功,笔墨是再现客观山水形象,再现自然的,笔是形、墨是色,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在笔墨中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是人的主观性与客观事物规律的辩证统一,笔墨使画家在实践中所感受的情意为基质,通过笔墨运用进行描绘对象的性格和生命。同时在今后的实践中发现、摸索,发展创造出新的笔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近些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而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秦修平运用独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美感对艺术作品加以创新,张扬了一种情绪,传达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精神.秦修平对笔墨情趣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当中,他的笔墨特色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在绘画实践上以推重笔墨形式之美而独树一帜,其“古雅娟秀、气韵超然”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及以后的中国绘画朝笔墨形式发展。董其昌一方面将书法艺术之笔法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生发出刚柔、苍秀、道媚、生熟、巧拙兼具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古人善作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移位于笔墨,诠释创作者的情感精神,辩证地区别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董其昌的作品虽不求形似,以意取之,却能以笔墨之趣表现出自然大象之美。  相似文献   

14.
引书入画对人画的成熟发展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对书法意趣的追求和对书写意义的强调,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物象意义的符号性传递,并突出笔墨形式的独立价值和画家精神人格的独立意义,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再现性艺术走向表现性艺术。其弊在于,由于强调笔墨程式,导致绘画走上形式主义道路;由于重“意”轻“法”,游戏翰墨,造成绘画作品出现真假、优劣混杂的局面;由于追求凝炼简洁,破坏了画法的丰富多样性;由于书法直接并大量的进入,出现“书侵画位”的现象;由于强调骨法用笔,重笔轻墨,导致出现气韵受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笔墨艺术,要真正了解笔墨的含义和掌握笔墨技巧,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练习书法。中国人物画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绘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写意人物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强调人物画中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船山墨梅册页画幅小巧,构图简练,清幽淡雅,以笔墨见长,以意境取胜,充分体现了贫寒士大夫孤高的品格和在困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绘画语言、精妙的笔墨技巧和特殊的肌理效果,去拓展艺术造型,创造新的现代风格,完善中国绘画的深刻内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以形写神"、"物我合一"、"缘物寄情",凸显了中国画强烈的精神内涵;从表现方法来说,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注重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强调笔墨功夫;从审美旨趣来说,中国画讲究自然精神与魂魄,追求独特的美学风貌。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呈现了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和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笔墨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山水画笔墨技术从产生到成熟,建构了独特的绘画符号。“程式化”笔墨因此而确立。没有“程式”就不能成为国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