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学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大学教育还要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创新为突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教育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创新不仅要求科学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也成为教育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决定未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知识格局中创新素质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旭 《江苏高教》2006,(3):155-155
1.在大学知识格局培养创新素质是核心。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见能力,对社会的适应不再是一次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像,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具有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6.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创造型人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更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1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  相似文献   

7.
时代发展需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赵军浩 《考试周刊》2012,(44):127-12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江泽民同志曾先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2 1世纪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汹涌而至。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已高居首位。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因此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跨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创新学分制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创新学分制的必要性1.知识经济时代的前瞻性选择2 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纪。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指出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因此 ,知识经济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丰富宽厚的知识基础 ,还应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是培养、积累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应当肩负起为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构建创新学分制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 .高等教育思想改革的必然性选择当今世界各…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面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知识经济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持续创新。也正是充分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增强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保证。而一国的创新力离不开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也就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行为四方面素质的统一,相应地创新教育也应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师范类物理学专业的创新教育。1.突出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因此,对于师范类物理学专业的创新精神培养,一要加大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开展,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目前小学外语教学中尚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这就要求老师要一改过去的死教书、教死书的现象,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形成科学的创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造就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但中国大学创新精神的不够导我国创新人才的严重不足,必须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格大学创新来重建宾创新精神和创新体系,适应真正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发展,素质教育走向了更深的一步——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临近,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从学前教育抓起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完成好这一任务。 一、要树立并强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 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并强化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服务的新观念。 (一)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切必须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基础。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知识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工程,起决定作用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是人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为此,江泽民主席提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显然,“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以记忆储存知识为主要特点,以?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场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美国著名学者卞斯特斯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动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教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日益增长的关键。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适应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那么,大学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