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6,(1):24-24
2005年10月13日,来自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北京等中华八大古都的20位档案工作,齐聚北京,出席第12次中华古都档案工作研讨会。会议围绕加强城市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为古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晓章 《北京档案》2005,(11):4-5
本刊讯第十二次中华古都档案工作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古都城市档案馆之间的合作,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资源,为古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档案局馆长陈乐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主持.来自西安、洛阳、郑州、开封、杭州、南京、安阳、北京八大古都城市档案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深入学习贯彻王刚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古都城市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3.
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遗物标本,其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晚商、西周、东周及秦汉时期,为深入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探讨郑州西北郊一带史前至汉代的聚落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简报公布了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和遗物标本。通过此次调查,对郑州西北郊荥阳一带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竖河遗址和大张遗址大量西周早中期遗物和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西周晚期偏晚阶段官庄城址的兴起及其周边一系列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遗址的调查和发现,表明官庄城址已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区域中心。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望京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采取象限布方法,共发掘了12座商代小型房址,多数位于IV区,少数位于I区。此次发现的小型房址均为地面建筑,由规整的长方形房间组成,房间的数目不一,可分为单间和多间。部分房址发现有通向室外的门道,门道朝向不一,说明房址的方向并不十分统一。房址上部的墙体基本被完全破坏,仅残存基槽部分,在个别房间及墙体内发现有柱洞。根据房屋的倒塌堆积推断,原房屋墙体有夯土、草拌泥和土坯等多种形式。出土遗物多包含在房屋垫土之内,多为陶器,少量石器、骨器及蚌器,陶器一般为鬲、大口尊、盆、罐等残片。根据开口层位及包含物可知,这些房址的年代分别为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及二里岗文化上层一期。此次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商代前期社会等级制度及平民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9,(3):100-100
2008年5月18日,郑州博物馆“古都郑州”新基本陈列正式对外开放。该陈列以精深独到的立意选题、合理紧凑的内容组织、异彩纷呈的文物精品、新颖大气的形式设计,展现了郑州灿烂夺目的古代文明和浑朴深厚的文化底蕴,俯仰之间,文明起源和千年古都的沧桑演进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6.
2019年,晋阳古城考古队在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下部文化层中发现一处作坊遗址,发掘了1处房址、63处灰坑及部分灶址、水池等遗迹,出土有坩埚、低温釉陶、瓷器等遗物。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判断,该遗址为作坊遗址,使用年代在唐代中期,主要冶炼和加工铜、铁等金属。此次发现的作坊遗址对了解晋阳古城不同时代的布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9月19—22日,"古都大同城市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0年年会"在山西大同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古都学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古都学会联合主  相似文献   

8.
2020年度在西吴壁遗址发掘地点所见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的遗迹大都为居址堆积,包括房址、灰坑等;所获遗存的陶器文化面貌与2018-2019年度所见者基本相同。这些发现丰富了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当地夏商时期与冶铜相关的堆积结构、聚落功能布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有个王舍人镇,该镇的大辛庄以东有处遗址,长600米、宽500米,是已经探明的商代遗址。该遗址于197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自1935年遗址发现至20世纪末,这里曾陆续发掘出商代房址、水井、墓葬数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铜器等70余件。也曾发现过卜骨、卜甲,但未见卜辞。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初,为配合京四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一起,去康平县两家子乡聂家村陈家坟辽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期间,对陈家坟辽金遗址的周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意在发现与辽金遗址相关的遗迹和文化遗物,但未有发现。然而却有新的收获,即在距陈家坟遗址北约  相似文献   

11.
郑州大学坐落在中国第八大古都郑州市,是由原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而成的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信息管理系创立于1985年,一直是学校直属系之一。1985年招收首届图书馆学专科生,1987年招收首届档案学本科生,1988  相似文献   

12.
叶初 《档案管理》2006,(1):72-72
郑州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省会,是河南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窗r1,是新’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历史化名城,全国八大历史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丰富的化积淀,也给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带来契机。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档案工作充分发挥了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强力辐射作用。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991年、1999年、2003年三次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新疆若羌瓦石峡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从遗址出土冶金遗物的检验分析入手,结合古代矿冶遗址的调查与研究,探讨了瓦石峡遗址的古代冶金技术。文章报告了遗址出土的炉渣、坩埚等冶金遗物的科学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其冶炼工艺,认为此处采用过木炭进行生铁冶炼与炒铁联用的冶炼工艺。对瓦石峡遗址出土的冶金遗物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其冶金技术水平和中西技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本届大会在古都北京召开和为与会代表参观著名博物馆及古建筑遗址提供便利。此次由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共同承担的本届大会组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另外,还应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协亚太地区委员会执委会,尤其是国际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2月,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矿冶考古团队对地处长江南岸的南陵县大工山南麓七星河流域先秦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10处矿冶遗址以及8处聚落遗址。通过对矿冶遗址中发现的诸如炉渣和炉壁等矿冶遗物的分析,再结合采集到的陶片和陶制部件进行系统判断,七星河流域可能是南陵地区一处周代较为成熟的采冶中心。进一步梳理南陵及周边区域历年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结合聚落遗址、土墩墓以及出土器物综合分析,推测这一地区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形成了以吴文化为主体,兼具中原文化、淮夷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而该区域的主要族属可能是与江淮地区群舒各国有关联的土著族群。本次调查为研究皖南沿江地区先秦时期矿冶活动及吴文化在该地区的交流传播提供了一批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研究》2006,(4):42-47
敖包山遗址是笔者与李嵩岩先生于1980年春,在通榆县兴隆山镇(当时称兴隆山公社)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因该遗址的面积较大(近百万平方米)、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面貌独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调查结束后,我们便把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情况和采集的文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1日,郑州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在嵩山饭店举行,郑州市文化局、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社科联、河南省图书馆学会领导与来自河南图书馆界的学者专家及郑州市、县(市)、区和中小学图书馆代表六十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开封市图书馆学会、南阳市图书馆学会等向大会发来贺电,祝贺郑州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吴山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北侧吴山东麓山前台地。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06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对吴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车马祭祀坑8座,坑内均有驷马一车,出土青铜车马器、玉器、铁器、骨器等232件组。吴山遗址祭祀坑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2016年发掘的A类坑类型相近,年代相近。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出土的铁锸应与玉人、玉琮、车马器具有同样的祭祀属性,并用于祭祀特定对象炎帝。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  相似文献   

20.
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