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工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工业”理论是西方当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这一理论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构成了一个事物的两面 :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 ,它表现为“文化工业”;而相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 ,它又表现为大众文化。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来 ,“文化工业”实质上是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现代悲剧。“文化工业”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马尔库塞、甚至美国左翼著名学者杰姆逊 ,都对“文化工业”理论有所借鉴和阐发。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众文化即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认为 ,现代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强制性等特点 ,从而成为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照搬这一理论主张限制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发展并不合适 ,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众文化即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认为,现代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强制性等特点,从而成为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照搬这一理论主张限制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发展并不合适,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基调.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造成的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危机的回应,他提倡一种具有否定、批判和乌托邦功能的"反艺术",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5.
罗旭 《教师》2010,(22):121-122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羡学来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乌托邦”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是“空想”、“不科学”等名词的代称,遭到学者们广泛的批判。作为“乌托邦”的一种,“审美乌托邦”同样遇到了人们或多或少的偏见,成为许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事实上,乌托邦并不总是虚无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超越。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也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的、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它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努力却无效而终的情况下的一种理论自觉,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转向。因此,梳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关系与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价值与作用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需要作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看到其缺陷,从而为我国在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除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在中国的博弈与交融,在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时,纽约学派的文化批评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纽约学派将艺术之于文化的关系"作为主体的建构",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并由此弥散到其他艺术领域。他们的文化激进主义,坚持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把历史中的文化变迁作为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广阔背景。他们的文化批评指向社会人生的呈现与解读,指向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指向启蒙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建构美国精神。这种介入历史、介入人生的文化批评,有利于弘扬艺术对于文化的建设性思维品格,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精神的持续养成。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以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社会心理、技术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看待技术使用的利弊。但该学派未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以人本主义为中心,建立“社会批判理论”。该学派认为“单面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积极意义,。在批判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大众文化研究学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重点评析法兰克福学派主要几位代表人物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贡献与他们各自的关注点,以及他们批判大众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批评既涉及到不同的学派观点 ,又涉及到对大众文化的定性评价。研究的出发点、社会观及对大众文化生长过程中现象和本质把握的不同 ,必然造成对大众文化认识的片面性。本文认为 ,无论西方工业社会文化生产的低级满足论 ,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异化理论 ,都程度不同地贬抑和束缚了大众文化及其批评理论的发展 ,而我国学界的各派观点对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实际 ,尚缺乏一种积极的总体把握 ,理论的创见性往往被理论的狭窄性所窒息 ,批评理论尚缺乏对自身的批判和建设。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立足我国社会 ,对历史上西方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和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进行一种积极的反思性批判 ,探索我国大众文化批评所应走的道路 ,以加速推进大众文化批评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领域。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是相当独特且深刻的.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其主要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旭 《教师》2010,(19)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客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美学采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应考虑中国语境.应该在中国实现再语境化。本土的大众文化研究,虽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作为大众文化重要形态之一的网络媒介,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是大众文化理论本土再语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无论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工业在大众文化研究中都备受瞩目、不可或缺。无论最初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马学派如何否认批判,不得不承认的是,时至今日,文化工业已经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深深渗入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当代人的日常审美,参与着他们的精神建构。而且,没有边界,东西皆然。按萨特“存在即合理”的观点,一味否定、批评甚至激烈地批判都并非通往理性的唯一之途,重要的是,对于这一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庞然大物,我们该如何在认知、理解、接受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地给予它们应有的价值评估?这或许是当下国内外所有的大众文化研究者都不得不认真面对并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的化批判以艺术批判为中心。理论家们怀着一种对当代资本主义化的主观对抗的化情绪为现代艺术作出辩护。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出的高度自律性的品格与他们尽力维护艺术的自主性的美学倾向达成了一致;现代艺术的审美选择与他们的美学改造观念相关;现代主义艺术的否定、批判功能也正是社会批判理论所期望和需要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人道主义旨趣与他们的人道主义化情绪相融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对当下中国艺术实践及其理论建构有着充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评现状、本质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众文化作为崭新的知识对象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语产在未对批语对象-“大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义、热衷复述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理论话语的情况下匆匆出场的,由此造成了大众文化批语的五大误区:迟到的批评、复述性批语、自言自语的批评、无主调的批评。为确立大众文化批评的科学精神,必须在清理、审视既有定义的前提下,从哲学认识论、价值论、心理学、传播学、审美论、功能论、生产消费和内在构成等八个层面对大众文化的本质进行了多维透视和科学界定,进而对大众文化的特征、谱系尤其是本土性特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成为"商业囚徒"的文化,它毁灭了文化应当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必定会导致形成兼具欺骗性和操纵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显得过于高傲和偏激,它所倡导的"精英文化"早已陷入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完全忽略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作用,用独断论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存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它有益于我们判明大众文化发展中可能暗含的种种弊端,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