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抽取地震剖面的速度,首先采用字节压缩,把任意的浮点数(IEEE和IBM格式)转换一字节的整数的方法对数据体进行压缩;然后,采用八又树算法对数据体分块,在八又树中递归查找需要显示数据文件,完成数据体的抽取显示.  相似文献   

2.
独立分量分析 (ICA)通过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获得在统计学上独立的各个分量。这种表示可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包括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简述ICA基本理论和快速算法,对照主分量分析 (PCA)的Karhunen Loeve(K L)变换,提出独立分量变换 (ICT)概念。在分析地震信号特点的基础上,对模拟和实际含噪地震道进行独立分量变换、信噪分离和去噪处理初步探索,重建获得令人满意的去噪结果。研究表明,ICA在勘探地震信号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准中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砾石覆盖,地震勘探分辨率较低。在对实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和处理的技术难点,并总结了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思路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消除近地表因素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叠前拓宽地震资料频带、通过多次覆盖叠加,提高资料信噪比以及叠后有限反射频带识别、抬高优势频率等。利用上述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的分辨率,使之与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VS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从VSP记录中提取的各种参数,为地震资料处理以及地质研究提供了各种信息。以盐气2测井资料为基础数据,提取了纵、横波速度,计算出纵、横波层速度的比值、SH波与SV波层速度的比值和泊松比,用于研究流体的存在和孔隙度,并根据横波分裂的特性,来预测裂缝方向。  相似文献   

5.
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器是未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性能,拓宽其应用。方位压缩处理是实时成像处理的核心。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压缩处理的基本原理,并对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器的系统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处理器中方位压缩处理的方法,完成了包括ISA接口、FFT运算、匹配滤波和复数取模在内的方位压缩处理器的设计。根据星上环境对器件的特殊要求,选用Xilinx的VirtexII系列FPGA进行硬件实现。对点目标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星上实时处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动校正在传统地震数据处理中是基于移动样点来实现的,这导致隐含于地震道中的子波拉伸畸变现象,降低分辨率。提出多子波动校正方法,可以消除这种拉伸影响。多子波动校正,先利用多子波分解技术把地震数据分解成一系列子波,以子波代替样点为处理单元,再根据动校正理论,校正整个子波。因而,可有效地避免子波拉伸畸变,提高分辨率。通过两个合成地震图的例子和实际数据资料处理,比较传统动校正与多子波动校正的结果,论证多子波动校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22块位于陈家庄凸起西段,古近系由西、北、东三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地层超覆圈闭。根据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质及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勘探部署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地震分频属性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测井约束反演描述主力含油小层构造,确定钻探目标。这套技术在实际勘探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据增量更新是数据仓库应用领域的重要问题。设计增量数据的获取方式。对增量数据的冗余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预处理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算法,该方法实现了增量数据的压缩,提高了增量数据的质量及ETL过程的处理效率。给出了增量ETL过程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数据处理技术及其FPGA实现. 常规星载SAR系统对模拟解调后的视频数据进行采样,然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格式化处理并下传. 采用中频采样技术实现星载SAR数据的正交解调和处理,对数字正交解调算法和合成孔径雷达BAQ压缩算法进行分析,完成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 结果表明,基于FPGA实现星载SAR中频采样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行. 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中频采样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都有提高,是未来星载SAR数据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模拟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地震道密度比覆盖次数更能准确反映地震资料品质;因地制宜选择震源及激发方式可获取更宽、更高频的地震信号:面积观测系统是替代对称采祥观测系统的较理想方式.随着勘探对象隐藏性的增加以及设备争技术的不断改进,今后地震资料采集必然会向高道密度、小道间距、单检波器接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家油田是油气勘探多年的老区,出油层系多,从馆陶组到中古生界各套层系都见到油气显示,储层类型多,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使罗东地区的勘探非常困难,将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资料与开发动态资料有机结合,进行构造精细研究,同时对该区沉积特征和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到罗东地区3个潜力区,为该区勘探提供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勘探中需要开展快速、准确的地震资料品质综合评价,为合理选取反演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系统分析品质评价方法和反演原理的基础上,开发的<地震资料品质评价一反演参数设置>系统提供计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中心频率、能量以及同相轴横向连续性等参数、并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评价来自动设置各种不同波阻抗反演方法主要控制参数的方法.在多块三维地震资料的反演工作中利用该系统完成反演参数自动设置,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反演工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反演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徐继立 《阅读》2023,(22):7-9
<正>我国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已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应用。这个令人惊叹的装备,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中国海上更多油气装备一体化整体勘探发现,推进海洋高端装备国产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破国外垄断,提升海油物探作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较压缩感知(CS)算法和DCS算法在降采样条件下的重建结果.CS算法和DCS算法都具有保相性,在幅度和相位图像中可以很好地消除副瓣,成像效果比Omega-k算法好.基于DCS的稀疏微波联合观测系统可以利用多幅场景间回波数据的联合稀疏特性,进一步降低数据采集,实现准确重建和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需要对图像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由此,许多压缩技术和标准应运而生。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果。但对于彩色图像而言,其色彩模式和数据组合直接影响7压缩效率。根据彩色图像的数据结构将图像的色彩进行提取。并利用JPEG压缩标准分区域操作,从而实现JPEG压缩模式下的无色彩压缩。实验表明,该算法得到的压缩图像在与JPEG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数据量要远小于JPEG压缩的数据量,同时可实现不同压缩比的高质量压缩。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测井、钻井、试油试采及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构造地质学、成藏动力学等地质理论,结合先进的储层标定、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等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了工区层序地层格架,搞清了工区沉积体系及并建立了构造模型,对纯西地区沙二段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基本搞清了该区沙二段油气聚集的规律,确定了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的目标,对纯西地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地震勘探为例,分析了近年来在地震勘探、反演方法等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地球物理专业教学计划非常重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加强课程设计和效果分析,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实践课题应与工程(科研)项目结合,控制难度,激发学生工程意识及研究兴趣;其次,做好过程管理,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问题思考能力的培养;最后,加强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评价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干涉SAR图像数据压缩问题,提出将干涉SAR的数据压缩转化为一个幅度图像的压缩和一个干涉相位图的压缩. 设计机上信号处理流程,给出基于DCT和DWT的2种机上数据压缩方法,并对其数据压缩性能进行分析. 针对相干斑对干涉相位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对干涉相位图进行压缩前,插入回转中值滤波. 不同信噪比下干涉SAR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西南天山地区24个台站记录到的864个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数据和相对到时数据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并给出了522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的地震定位精度均有了显著提高.重新定位后,本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密集成东西向与北西向线性排列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呈更加清晰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较压缩感知(CS)算法和DCS算法在降采样条件下的重建结果.CS算法和DCS算法都具有保相性,在幅度和相位图像中可以很好地消除副瓣,成像效果比Omega-k算法好.基于DCS的稀疏微波联合观测系统可以利用多幅场景间回波数据的联合稀疏特性,进一步降低数据采集,实现准确重建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