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创造的积极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并把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
刘伟 《华章》2011,(35)
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要论述的是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创造的积极成果和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提上重要日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是指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创造的积极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5.
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具有突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宣传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明随着经济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文化建设可以提高综合实力,这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社会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文化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文化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完善自身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李小荔 《考试周刊》2010,(28):40-4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农村群众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1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上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群众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因此,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就成为新时期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朱晓虹 《成人教育》2012,32(3):79-80
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文明建设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城区、文明和谐城市做起.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对于不断满足和丰富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全面提升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等各个方面.新时代下群众文化广泛存在于乡村、街道、机关、厂矿企业、城市小区等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对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带来社会和谐,家庭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家庭文明改变社会文明,家庭进步带动社会进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庭管理的科学性和家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日益重视和增长,如何把家庭管理得有条不紊,为家庭积累更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使之在家庭建设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庭档案的建立与普及是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家庭档案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家庭事务,维护家庭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培养家庭美德,提升家庭生活品味。家庭档案的建立可极大地丰富国家档案资源,扩大档案部门的服务范围,新时期大力倡导建立家庭档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体文明和社会客体文明。社会主体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经济之间矛盾,才能使其成为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社会客体文明主要体现在农民观念更新、各方关系和谐、农村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为文明等。只有实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客体文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何婧文 《文教资料》2009,(11):66-6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要素。群众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是以自身活动为主体,以文学艺术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群众文化,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对社会和谐的发展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而社会和谐,作为人类社会所有人员共同追求的目的,更是时代的主题,实现社会和谐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