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优化纤维素降解菌株CY10产酶条件,为该菌株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对CY10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依据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糖化酶(FPase)活力大小确定最适培养时间、初始p H、碳源、氮源、温度、接种量及装液量等.结果表明:菌株CY10产酶的最适初始p H为6.5,碳源为麦麸(2.0%),氮源为酵母粉(0.5%),在30℃培养42 h;该菌株所产CMC酶和滤纸酶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为6.5.在此条件下,CY10菌株的CMCase和FPase活力分别达到21.26 U/m L和23.57 U/m L.为此,菌株CY10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筛选得到的1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废弃秸秆资源的降解效果.本文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体培养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获得了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不同碳源酶活力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法,结合18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黄青霉菌,将该菌株接种到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30℃培养48 h后测定酶活,发现该菌株不到12 h对滤纸完全崩解;15 d内对小麦秸秆分解迅速.同时测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小麦秸秆纤维素分解能力分别为:4.653 U/m L、5.445 U/m L和6.876 U/m L.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本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大型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6个菌株.利用CMC固体培养、刚果红染色,测量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值),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上清液中的滤纸酶活力(FPA),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获得了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1.以稻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碳源,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真菌菌株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5.0,培养时间为6 d,菌株01的滤纸酶活性达到580.0 IU/mL.因此,真菌01可作为纤维素酶研究和饲料加工等生产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硫酸盐还原菌产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发酵条件:碳源、氮源、温度、起始pH、装液量及发酵周期等.实验研究表明,以尿素作为氮源,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C:N比为1:3,在初始pH7.0的条件下,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1:3(v/v),35℃摇床培养42h,酶活力可达到16.2U/mL.  相似文献   

5.
以麦糠纤维素为碳源,从造纸厂污水治理产生的废弃物——黑泥中分离出9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天然纤维素酶活力、不同温度对纤维素分解菌酶活力的影响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W-07菌株对滤纸的分解能力最强,不到14h滤纸全成糊状;同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也最高,且在55℃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酶活力。将该菌种经扩大培养后应用到有机肥生产中,不但能减少黑泥对环境的再污染,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酶活测定过程中空白酶活的正确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纤维素分解菌的酶活测定为例,介绍了目前处理空白样品的3种主要方法,并经过对比研究,提出目前最佳的空白处理方法为灭活酶液+底物空白,并进一步优化为离心+灭活酶液+底物空白的方法。面对本科生的该综合性实验,将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刚果红鉴定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两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分别命名为NY01和NY02.滤纸条降解度分析显示,NY01的降解能力高于NY02.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两株菌rDNA的ITS区域序列分析显示,NY01与木霉的相似性高达99%,NY02与毛霉的相似性高达99%,暗示NY01可能是木霉的一个种,NY02可能是毛霉的一个种.培养基中碳氮比例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研究显示,在N/C比值较低和较高时,CMC酶和FPA酶活性都低,N/C比值在1∶8时酶活性最高,说明两株真菌降解纤维素的最佳N/C比值是1∶8.  相似文献   

8.
对选育的抗营养阻遏产酶黄孢原毛平革菌pc R5305菌株的产酶营养基质与环境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c R5305在37℃、初始p H4.5条件下,以酒石酸铵(富氮2.2g/L),葡萄糖(20g/L),Mn^2+(0.2g/L),Tween 80(1g/L)为主要成分的优质培养基中培养24h后添加5.2mmol/L苯甲醇,pc R5305的产酶活性最高。上述条件下,该菌接种后静置培养6 d,Li P活力可达到2013.59U/L,Mn P活力达到353.42U/L,分别提高了23.41%和27.97%。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温泉、堆肥等环境采集样品,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用微晶纤维素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筛选出几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这些菌株的Cx、滤纸酶活性试验,两种酶的作用温度相对较宽,Cx酶的最适酶活性温度约70℃,而滤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因菌株差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黑龙江东部山区的柞栎木上分离纯化采集到61株黑木耳野生菌株,按照常规育种程序,通过对各菌株的种性(桔抗、菌丝生长速度、培养基的PH、稳定性、纤维素酶活力、酯酶同工酶、栽培试验、担子果多糖含量、产量和生物效率等)的测定选育出6株产量和质量均优良的菌株.对这些菌株的性状进一步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N56号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633U/g,生物学效率为93.7,产量为42±5g/袋,菌丝生长速率为5.4mm/d,其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菌株(当地普遍推广使用的)黑微29,可作为产业化开发的母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Five thermophilic strains that can degrade cellulos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ompost of a waste management in Guangzhou, China. Since one of them degraded cellulose effectively, it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strain. Based on its morphology, spores‘ susceptibility to heat, cell wall composi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organism was classified as Thermomonospora fusca.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xy methyl cellulase (CMCase) were examine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for enzyme production were 50℃ and 10.5, respectively. Cellulosic materials and easily metabolisable carbohydrates served as carbon sources for the growth of the strain. Only cotton, avicel,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CMC) acted as potent induce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ses by this strain. Despite excellent growth on easily metabolisable carbohydrates, only constitutive levels of cellulases were produced. The optimal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for CMCase production were cotton and soybean respectively. The high thermostability, wide pH stability, and cheap nitrogen source show well potential use for composting treatment and commercial detergents.  相似文献   

13.
从废弃菌包中分离得到的11株菌株通过固体培养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2株菌株,分别记为f-6和f-10菌株。f-6菌株的Cx酶活力最高,作用于可溶性纤维素的效率最高;f-10菌株的复合酶活力最高,作用于不溶性纤维素的效率最高。在实际应用中,作用于可溶性的纤维素应该考虑选用菌株f-6,作用于不溶性的纤维素则考虑选用菌株f-10。  相似文献   

14.
以草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两段碱醚化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考察了反应条件与产品取代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对CMC多元接枝共聚,得到性能良好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5.
郑虹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5):114-119
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经菌落形态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等试验对CMC-Z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碳源、氮源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5%,培养基初始pH 7.0,装量100 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  相似文献   

16.
杨升  陈凡  龙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45-46,59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许多国家已在纤维素酶产生菌上开展了广泛研究。传统的刚果红平板染色筛选方法,不是操作繁琐、菌落混杂,就是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不易区分;利用曲利本蓝作为染料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操作方便简洁且产生的透明圈明显,而且其粗酶液采用滤纸酶活力(FPA)分析,发现该方法筛选的菌株假阳性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TS)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CMC/CTS比值(质量比)、甘油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及反应温度等各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MC/CTS为3:1、甘油为1.60 g、聚乙二醇为3.20 g、反应温度为25℃时,其吸水率为405 g.g-1,且吸水速率适中,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