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2.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课改之初,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大旗林立,出现了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等现象,这  相似文献   

3.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4.
俞全明 《考试周刊》2013,(21):55-55
<正>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人们常说:"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就是选择了怎样的方式学习语文;或许可反过来,选择了怎样的方式学习语文,就是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诗意的语文课堂来自语文教师的诗意。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这种生活境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个因素对教师重要,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7.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和生活更是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中的语文,才能真正做到常青不败。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语文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应用语文知识。只有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活的语文学习"就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强化自己的生活语文意识,语文才会变成学生活生生的生命因子,才会既是艺术的,又是生活的,更是实用的。智慧的语文教师明白,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灵动的语文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创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一、走进生活,激发学习情趣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因生活而多彩。美国教育家华特更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可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每次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经典的概括,一是就语文学语文,没有拓展我们语文学习的时空,没有意识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语文教材的选编,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还是不能事如人愿。二是把语文与生活两者简单地划等号,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是学语文,只要有活动、有实践,就是学语文,错解了华特的表达,丢掉了“外延”二字,外延相等,不一定内涵也相等。语文就是语文,绝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当然,这些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的语文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就是为适应生活而服务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的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让阅读活动生活化,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的性质未能全面科学的把握,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导致了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之塔。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觉树立"大语文  相似文献   

15.
与众学科相比,语文是生活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这就意味着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更应该使"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语文的外延可以说就是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践证明,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在教他们学会生活。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协调好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那么就能让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育成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本文就如何把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