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的间接表达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是话语的会话含义,它委婉地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用逻辑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消除话语字面意义的"冲突",完成话语字面意义到会话含义的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句式“你才是X”否定表达的话语含义传递和解读的过程,进一步探讨句子基于话语语境的语用修辞含义和规约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说句不中听的话"是个委婉性的话语标记,在具体语句中删去它不会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不过,使用这一话语标记能使前后语句连贯,同时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具委婉性。从语用环境上看,该话语标记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于言谈双方权势相当的对话;二是用于低权势者对高权势者的对话;三是用于言谈双方社会距离较远的对话。从语用功能上看,该话语标记有婉言批评、委婉建议、推断消极信息的人际功能。"说句不中听的话"的形式与新意义相互匹配并固化后,其委婉义能自动浮现,毋需推理。  相似文献   

4.
赵茹 《职教通讯》2014,(33):36-38,60
在听力理解中,听者既要获取话语的字面含义,还要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利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结合语境进行语用推理,能理解句子表达的特殊含义,提高会话含意推理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雅琦 《英语广场》2020,(30):35-37
语用含糊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本文从元语用视角,结合代表性广告实例,讨论广告中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表现层面和元语用话语功能。分析发现,广告中引起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可以通过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会话含义层面表现;广告中语用含糊可以实现提高表达效率、增强吸引力、激发想象力并使话语委婉含蓄以及规避责任的元语用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6.
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从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意义,前者以真值条件为基础来理解句子逻辑语义,后者结合语用原则分析句子的会话含义。量的准则是影响句子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造成了自然语言交际中理解的语义与形式语义学中语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们理解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某些真值条件时常常存在疑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听者如何透过言者话语的表面意义,分析、推导话语的真实含义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难点。本文试以Grice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为基础,阐述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语用推理,并分析语用推理在听力理解中的运作及其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指出听者应结合语境寻求关联,并进行语用推理,从而正确地理解言者的话语含义。将语用推理知识引入听力教学和听力理解,有益于听力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Grice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英语听力理解中听者透过言者话语的表面意义分析、推导话语的真实含义的语用推理过程,及其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指出听者应结合语境寻求关联,并进行语用推理,从而正确地理解言者的话语含义。将语用推理知识引入英语听力教学和听力理解过程是对改进听力教学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际中,会话决不是一连串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的堆砌,说话者的实际含义往往与字面意义不一致。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成功的会话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即行为准则。Grice称这些行为准则构成了交流中的“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及语用角度对before出现的各种话语场合进行分析,将其含义分为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并对其语境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和细化分类,指出在汉译时,只有弄清原句的实际含义才能贴切地传达说话者使用before时的真正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句子置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进行分析,分别确定如下成分:主语,谓语(句法);施事,受事等(语义);话题,述题(语用)。本文讨论有关“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的若干问题,谈谈如何检验、确定“把”字句的话题成分,以及话题成分在话语活动中的实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含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语用理论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几个主要特征。话语标记语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中具有关联性、顺应性及礼貌性三个语用特征。首先,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依据。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使其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可以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和语境效果。第二,话语标记语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不仅可帮助说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第三,话语标记语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能够增强话语的礼貌性,提高话语的礼貌级别。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中的话语行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示语、语境和关联等几个核心理在准确推断话语语用意义、推动翻译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语用等值是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翻译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作者通过归纳习语的翻译方法说明了翻译中如何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插入语"看来"是命题外的语用成分,它虽然不影响命题内容的真假,但它在句中的出现与否对句子的意义却有很大影响.本文在语料考察的基础上,从"看来"在句中分布的位置出发,分析了"看来"的语用功能:它在句中的位置影响说写者介入的程度,表达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从而产生句子意义表达上的差异;它具有明示话语信息,标记话题、衔接篇章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绍祥  熊欣 《考试周刊》2008,1(9):204-206
本文结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原理,从观点、前景化和语用照应方面讨论英语被动语态的突显和话语的信息组织功能.突显是句子的焦点,取决于句子中NP的视点、观察和前景化,而语用照应则体现在语篇的新旧信息的组织结构上面.  相似文献   

18.
主语前位置的"V起来"不属于句内成分,属于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话语的真值意义,只表达言者的主观性,本文界定为语用标记。它与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不同,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影响前后话语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话语的真值意义有影响。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语用标记"V起来"只表达人际功能。基于"立场三角"理论,从话语立场的角度分析口语语料,发现语用标记"V起来"传达言者的"评价立场""认识立场"和"情感立场"。说话人使用"V起来"句主要表达两个语用目的,一是明确立场,发表评价,二是构建话语立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交际中,常常出现一种以不定指说话人为话语组织者的句子,称为虚拟话语.由于它在言语交际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常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虚拟话语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识别这种语用策略的内外因素并分类描述了这种语用策略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模块生成中,选中的模块排成合格的句子或看似“荒谬”的句子(由于淘汰了一些重要的模块)并呈现(说)出来,模块的淘汰给语用解释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可能是话语生成中语用隐含生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