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3,(5X):74-75
<正>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社会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  相似文献   

2.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在孩子进入学校以后,这个“教师”就理所应当地把主要的教育责任让渡给了学校,更多的时候家长只是一学期参加一次家长会,看看学生的成绩单,然后说上几句鼓励或是威胁的话。其实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远不应止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成为教师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4.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一是部分家长顾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与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见难于统一,在沟通过程中,学校无法判断家长们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于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卫如 《江西教育》2006,(5):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邱振伟 《河北教育》2005,(22):41-41
1.学校、老师与家长关系定位 现代的教育要求教育部门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学校提供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校与家长的客户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家长、学生不再是纯粹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的选择者、使用者、消费者和评判者。若学校提供的产品——教育服务(管理、教育、教学)不合格或达不到家长、学生满意,长此以往,家长就逐渐失去了对学校的信任,学校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同时,现代社会也要求管理者,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管理。学校没钱,就无法进行设备更新、设施改造。学校发展就会困难重重。学校管理跟不上,教育水平跟不上,社会声誉提不上来,学生家长就不会选择你,更别说向你投资了。学校缺少发展资金,大河没水小河干,教师的待遇就更别说提高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定位,并要树立适应这种定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影响自然也就最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家长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育人的成效,对学校教育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竞争中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孩子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及肯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需要赏识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赏识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从而使学校教育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李芳 《教育探索》2001,(4):31-32
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些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庭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然而,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没有用“学校联系手册”,没有动辄把家长呼来唤 去训话,而是拿起自己笔,从孩子入学第一周起,常情真切地给家长写信:关于孩子的品德、关于孩子的学习,关于家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前些年,我们偏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社会教育,结果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尴尬现象。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施以有效策略,发挥家教优势,演好孩子学习管理上"最佳配角"的角色。那么,家长该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呢?一、营造氛围,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1.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静心的学习环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应放弃自己的一些娱乐活动。因为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发展期,注意力容易分散,抗干扰能力较弱,喧闹的环境下他怎么可能静心学习,全神贯注思考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也就满意了。虽然说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学校,很多家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是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一天平的两翼,只有双方的通力合作,天平才有可能达到平衡,也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的和谐发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家长,既指个体的家长,也指家长群体,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参与并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监督孩子的学习等,旨在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以民间美术课题为特色的班级,所需要研究的信息和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幼儿的本身与家长的提供,家长就成为班级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必要将家长角色渗透到民间美术课题中,促进幼儿对学校教育中的课题知识的进一步领悟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子女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而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意义重大,决不能低估它所产生的影响。它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18.
一、别让座位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现在每个家庭孩子不多,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很多家长为孩子挑学校、挑班主任之后,挑座位已经成为他们入学“三挑”的最后一个关键内容。座位安排不好,班主任工作就很被动。我亲眼看见好些家长为座位问题冲到学校闹事,甚至还上告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9.
孩子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掌舵者,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代的更新、教育的进步,学校和家长应加大对孩子教育管理的力度,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应的调整对孩子管理的方式和教育的方法,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接受、运用知识。我们也确实在不断地探寻好的教学方法,一直在教育事业中摸索着前进,本着通过转变思想、改革方法的方式实现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的学校“家长签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此招甚至成了部分教师的“法宝”,似乎一签字,教育质量就提上去了,孩子就取得大的进步了。笔认为靠“家长签字”来监督孩子学习、来实施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井底观天之见、鼠目寸光之举,而且治标不治本,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和可持续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