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望洞庭》一诗,我早早熟悉好教案,步入课堂上课。课至高潮时,突然出现了一段特殊的插曲——诗意理解完了,我问:"你们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一名学生举手说:"我最欣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句。""为什么最欣赏这一句?"我追问。学生回答说:"因为诗人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了青螺。""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妙处呢?"为了让学生体会比喻的精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代二年级班主任给学生分午餐的时候,我想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餐,营造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于是我打开教室里的电脑,在网上找了一段抒情的钢琴曲播放。这时一位小朋友举手问:"老师,能放歌曲吗?"我就好奇的问他:"你想听什么歌曲呀?"他说:"《香水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5.
爆笑超市     
关于时间的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它怕水吗一位顾客挑中了一件猪皮袄,说:"这件猪皮袄我喜欢,但是它怕水吗?"售货员解释道:"当然不怕啦!难道你见过打雨伞的猪吗?"  相似文献   

6.
<正>我问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读后感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的理解与感受。"学生的回答令我兴奋,因为我对读后感的理解跟他们近乎一致。可当我再问他们:"你们能写出一篇篇好的读后感吗?"孩子们却不作声了。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学们,你们也不用畏惧。汪老师在琢磨如何教自己的学生写"读后感"后,  相似文献   

7.
当年,她担任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有一个新转来的小女生,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积极地举手,经过几次的提问,她发现,有的问题这个小女生根本不会回答,她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她私下里问小女生:"你为什么不会的时候也举手呢?"小女生怯怯地说:"我刚来到这个新的集体,担心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所以……"哦!原来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袁庆侠 《小学生》2012,(11):77-77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质疑的情况如何?我首先在本校一、二、三年级组对45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你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吗?"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经常",要么是"偶尔"。从我发放的《学生调查问卷》也得知: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意识到了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但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某个环节,个别学生上。那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谈了。事实上,哪个学生能没有疑问?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正>听了一节年轻教师的组内研讨课,感慨良多。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半让老师不是十分满意,老师脸上的笑容渐行渐远,说话的语气也少了先前的柔和,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说不到老师的心坎上。这时老师实在忍不住了:"平时上课你们一个个不挺能说的吗,怎么来几位听课老师就把你们吓住了?"这时教室里死一般的沉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教研员听我上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抛出问题"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些地方"后,有学生回答:"美在天空。"我正准备请另一个学生接下去回答我需要的答案"小河"还有"原野"的时候,教研员礼貌地打断了我,走到那位学生身边,微笑着说:"你回答得不错,你能把描写天空美的地方给我们读一读吗?让其他同学也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北大荒天空的美。"于是,这个学生很高兴也很大声地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他一读完,就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他们是  相似文献   

11.
听市优质课比赛后,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我设计了一节自认为很不错的教案,面对全校语文教师执教。可是那堂课,学生让我很下不来台,课堂几乎是我的个人专场,学生只是冷静观看的观众。那堂课上,孩子们举手的很少,这是为什么?课后,我问同事:"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答曰:"不难。""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回答呢?""就是啊,真奇怪!"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很久。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课堂即景]在一节低年级计算教学课上,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快速口算练习。坐在我前面的小男孩回答:"8 5=12。"教师狠狠地说:"8 5是12吗?"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这之后,教师每显示一张口算卡,这个小男孩都举起小手,但这位教师一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问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宝。"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就犹如赠人以言,那么如何让它重如珠宝呢?要提高课堂评价效果,先让我们看看下面两个案例。案例一:在教学《珍爱生命》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来珍爱生命?"同学们思考着,无人举手。这时,性格内向、成绩后进、从不主动举手的A同学破天荒地举手了。很是诧异的老师居然脱口  相似文献   

15.
1 多用情感语言,满足儿童情感需要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如:"老师,感应起电器反转也能产生电火花吗?"老师,用两个凸透镜能把蜡烛像正过来吗?"......对这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我总是持称赞态度:"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价值!"你很有创见,这很可贵",还让全班同学耐心听取思维不够成熟,语句不很流畅的学生回答问题,消除:"说不对,同学们看不起"的顾虑.  相似文献   

16.
让每个学生都乐意举手发言,应当是"健康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 现在所带的班级,我接手不久.平常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只有固定的三五名学生会主动回答,其余同学只是静静地听着,我知道他们不会举手,他们也知道我不会"为难"他们.这样的课堂形式,我和学生早已习惯,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然而"健康课堂"的感召,唤醒了我那份沉睡的责任感,让我意识到现在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一天7节课,一节课40分钟,美好的童年时光,而大部分孩子是在沉默中度过.除了分数,他们还收获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你教了吗?你教对了吗?你教会了吗?"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三追问,关注的点是教师层面,忽略了学生,是"教本课堂";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本课堂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有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四追问——"学生学了吗?学生学对了吗?学生学会了吗?学生会学了吗?"参加孙庆博名师工作室"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的展示活动,听了一节苏教版三年级的《小露珠》,让我对这  相似文献   

18.
<正>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束全文呢?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止  相似文献   

19.
二年级的熊老师上识字课,她问:"同学们怎样记住‘虹’这个字呢?"一男生举手说:"由一个‘虫’字旁加上一个‘工’字。"另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虹’字是虫字旁呢?"老师听到学生的疑问,笑着说:"问得好,下课我们再一起找答案好吗?"老师就这样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了。  相似文献   

20.
太阳的颜色     
郭述军 《下一代》2014,(3):32-32
正"太阳是什么颜色呢?"猴子老师让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真是太容易了。首先是小麻雀举手回答:"太阳是火红色的。"然后是小狗回答:"太阳是金黄色的。"猴子老师也抬起头看看太阳,说:"很好,太阳就是火红色的,金黄色的。可是,我想知道,太阳还有别的颜色吗?"这下同学们可不会回答了,太阳还能是什么颜色呢?就在大家沉默不作声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