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有些缺点却是相当可爱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去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缺点”,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解放一批被冤枉的孩子,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生活。究竟什么是“可爱的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动机是好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对于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要以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自己班级的学生不如别班的好,不够聪明;自己班级的学生没有感恩心,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报;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守纪律,爱顶嘴;自己所带的学生太懒了,懒到无可救药……俗话讲: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抱怨的结果使学生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抱怨也使教师的心情越来越糟,看得学生一无是处,气不打一处来,对学生身上的一点小错误也往往是小题大作,无限夸  相似文献   

3.
钟汉权 《考试周刊》2013,(28):95-96
<正>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理想计划与现实行为相矛盾的时候,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把"孩子的缺点放大化或普遍化"的事例,有人称之为抱怨教育。为了孩子的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学生守纪,老说学生顽皮;为了学生仔细,老说学生粗心,总是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负面的情绪恶性累积,让学生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逐渐埋藏其发展的潜力。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运用赏识、激励教  相似文献   

4.
我常遇到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缺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焦急的程度,比自己遇到挫折还要厉害。有时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态度,可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很快又犯同样的毛病。那么该如何做呢?笔者给家长出几招儿,试试看。 接纳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完整"地接纳孩子。他们常常只能接纳优秀的孩子,或孩子好的一面。而当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时,或者当孩子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辛苦、琐碎的工作,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懂得,教师的好心情会感染学生,感染身边的同事。一、和家长真诚沟通1.说话要讲究策略。跟家长汇报孩子的表现时,我们的语言要婉转,让家长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共同改正孩子的缺点。如果我们的语言过于直白,不留余地,一定会造成家长的反感。"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再调皮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也是宝贝。  相似文献   

6.
一、注重对学生激励、赏识性的评价如今的教育模式一改从前评价学生时"好学生""坏学生"的称谓,而是把自信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世上没有好学生、差学生之分,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能的孩子。评价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教师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  相似文献   

7.
薄祥梅 《时代教育》2009,(10):201-201
做教师的都知道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伤,自信心不可灭,可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情绪一激动就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了,恨不得把一下子就把学生扳得直直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缺点才好.孩子是需要去教育的,可也需要我们去关爱.教师们都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常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反省自己,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让心与心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何丽萍 《江西教育》2015,(Z1):67-68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有的聪明机灵,讨人喜爱;有的中规中矩,勤奋好学;也有缺点突出,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尽管表现各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尊重和关爱,让孩子体验到别人的欣赏、感受到同伴的尊重,这是孩子真正改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教育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即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不同的学生因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其个性也各不相同,因此班级管理难度较大。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比较权威,所以"一刀切"的习惯培养方法比较省时省力,容易操作。但每个孩子的个性中都隐藏着未来发展的无限潜能,如活泼好动的孩子身体灵活,可能是未来的运动员;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孩子性格耿直,可能是未来的评论家;脾气倔强的孩子有着执着的秉性,容易在某一领域研究出一番天地……如果用"一刀切"的做法会泯灭孩子的个性,还可能让孩子成为"两面派"。要让每个孩子的个性扬长避短,保留他们个性中的好的方面,就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难在需要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没有表现出来的好品质的个性,并将这种个性优化发展。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势利导,为每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问的孩子 "爷爷,您的牙为什么这么黑?"这是天问小学的学生在接待北京一位师训科长时的问话."我50多岁了,抽了30多年的烟,第一次有孩子这样问我.这里的孩子真像孩子!" 走在天问校园里,不时会有学生主动打招呼"阿姨好",还会询问:"您是几年级的老师?我好像没见到过您呀!"也有学生拉着我的手去教室,介绍他们班级的大作,或指着墙壁上"悄悄话园地"贴着的小纸条,告诉我"今天我心情不太好……"有学生走进校长室:"校长好,今天是我的生日,请您吃蛋糕,我也想得到您的祝福."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这些家长总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些家长,总喜欢在人前说教自己的孩子,以为是在为孩子好;或者不回避孩子在场就谈论他们的缺点,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成人说的话。殊不知这些言语中隐藏了对孩子的伤害,无意中伤害了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背景:听!这班主任好口才,噼噼啪啪批评了将近半小时了,意犹未尽!看!这群学生耷拉着脑袋,接受着老师的"洗礼",沉默是金!这一幕在我们的校园中上演着、重复着。对于班主任的批评,学生"谈批评色变"。是呀,光批评不表扬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是绝对有必要的。一、批评准备策略为了让批评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进步,教师需要做好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在教育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漠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实现"中国梦",建设"好教育",让孩子有孩子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成为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琐碎繁杂。班主任工作能否开展得好,关键是学生是否信任和喜欢班主任。只有喜欢班主任,学生才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教师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如何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认为需要"三心""二意"。一、爱心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是  相似文献   

17.
<正>我做班主任已经二十几年了,教过几届毕业班,我班学生临近小升初,状态不是很好,于是我决定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沟通一下。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和老师直接面对,学生一般不在现场。会中内容无非是对孩子进行"声讨";教师细数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家长则历陈孩子在家的劣迹陋习。教师、家长互相"投诉",专找学生缺点。在这种无情的"围剿"下,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几乎长期"对峙",很难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学生不与我们交心,我们摸不透学生的心理,怎能有的放矢地对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他指出对待儿童要充满信任与和善,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做人。春风化雨,真情感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学生犯了错误,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  相似文献   

19.
<正>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初一新生报到的时候,我就从一些家长嘴里听说了王立新(化名)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在一小就是一个有名的调皮蛋,他小学的班主任经常让他气得无计可施。我暗暗地想,这个孩子会是怎样的呢?军训期间,他还表现得不够凸显,可在全校开学典礼上他真让我"刮目相看"。教学二十多年来,在新生中还从没有见过一个敢无故不参加开学典礼的,可是我们班的这个孩子却在那天,带着五  相似文献   

20.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需要和学校共同努力,让学生成长得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要遵循两个公理,第一个公理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庭教育的重心,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公理是"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两件事,家长和老师谁都代替不了,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不足,甚至磕磕绊绊,再平常不过.关键是怎么去引领和指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将教育的重心由聚焦孩子的缺点转移到鼓励和发现孩子的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