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战略?身为一个专注于战略的管理咨询专家,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通常对这个问题,我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先谈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在我看来,战略与战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战略竞争的是时间价值,而战术竞争的是空间或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同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相比,期刊是更具备个性或更需要具备个性的一种大众传媒.即如同为纸质媒介的报纸,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就能同时容纳数种综合性日报,不论名称是都市报,还是晨报、午报、晚报,面对同样的读者资源、新闻资源,你很难说它们的个性差别有多大,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同位竞争而非错位竞争,其竞争的结果可能只是一块蛋糕的如何切分问题,一般说来都有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两位教授在《蓝海战略》一书中认为:红海战略是在已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他们是生产力竞争。而“蓝海战略”是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通过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出版竞争是随着图书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中出现的,是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出版竞争日趋白热化,具体表现为竞争手法多样化,竞争空间扩大,竞争渠道增多,竞争绝招迭出,出版竞争已由单一的选题竞争发展为包括选题、印制、发行、  相似文献   

5.
一、"无竞争空间"概念的提出 如今,传媒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此,有人提出了寻找传媒的"无竞争空间"的观点,认为媒介应该寻找和开发未被竞争对手发现的"处女地",这样既可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符合当今传媒市场分众化的趋势。 从今天广播业的现状来看,寻找属于自己的"无竞争空间"的意识依然比较薄弱,在频率专业化、集团化的改革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6.
"蓝海战略"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工商管理学界的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在2005年的一本著作《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中提出的。它强调通过价值创新寻找或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开启巨大潜力需求的"蓝海"市场,从而摆脱已知市场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广播行业中,交通广播是最红火的专业频率,无论是收听率还是经营创收,大多居于当地各专业广播的前列。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交通广播能够一枝独秀,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并有继续超越的势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抢占到无竞争空间。一、无竞争空间的含义在传媒市场中,一  相似文献   

8.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办报质量的竞争。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在竞争中如何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是靠价格大战或高额回扣式的恶性竞争,还是靠办报质量去赢得读者的良性竞争?回答当然是后者。党报既要毫不动摇地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又要改变过去“传播者本位”的灌输式做法,努力强化“读者本位”意识,在“读者喜欢什么”、“想知道什么”上做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坚持党性原则与满足读者需求的关系,笔者以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有了网络的空间已经成为信息横生的丛林,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媒体靠一个或几个名记包打天下的时代是过去了,代之以一个超出个人层次的结构优化的编辑集体登上与受众沟通的前台,它的竞争优势应该是媒体对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10.
思想优势空间无限--从<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专栏受读者欢迎说起 <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在资源上竞争不过新华社,速度上竞争不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形象上竞争不过中央电视台,内存上竞争不过互联网,但原有的优势--思想理论上的深度依然存在,可以说,思想优势空间无限.  相似文献   

11.
如今,传媒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此,有人提出了寻找传媒的“无竞争空间”的观点,认为媒介应该寻找和开发未被竞争对手发现的“处女地”,这样既可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符合当今传媒市场分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蓝海战略”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学理论,问世短短二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引起的反响异常热烈。红海与蓝海是蓝海战略中最具特色的概念。所谓“红海”是指一种企业竞争状态:众多企业在一个产业里进行“血腥厮杀”,竞争方式完全趋同,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市场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而深陷在恶性循环之中。而蓝海,指的是企业完全脱离血腥竞争的“红海”状态,拥有一片崭新的市场空间,企业既能实现成本领先又能实现差异化,完全突破了传统波特竞争理论的要么走成本领先之路,要么只能实行差异化所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激打竞争三步曲—俯瞰彩色激光打印机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HP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台式激光打印机以来,激光打印机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仅就中国而言,它的市场份额已从1996年的10%上升到2000年的20%。 目前,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竞争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于技术的竞争,这是产品成长期最主要的竞争;进而,随着技术的扩散,竞争拓展到耗材  相似文献   

14.
在多频覆盖、混合覆盖的条件下,电视媒体的竞争实质是媒体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竞争,必须导入CI系统,在CI的指导下强化个性、拓展空间、展示特色。  相似文献   

15.
徐万照 《记者摇篮》2009,(10):50-50
创新是广播发展永恒的话题。近些年,广播的收听率稳步上升,探寻原因,无论是十几年的品牌节目还是初露锋芒的主持人,你都可以从中找到求新、求异、求变的理念突破和实践努力。面对各种强势媒体的竞争,广播人不懈地寻找“走自己路”的突破点,或因时(时间)而变,或因势(空间)而动,或因术(方法)而活,或兼而有之,相辅相成。由时、势、术这三个点相互支撑,构成了广播创新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6.
陈素 《图书馆学刊》1989,11(1):19-22
竞争,在今天已非时髦词汇。近几年,图书馆界有识人士千呼万唤“竞争意识”,一浪高过一浪,如今,伴随着图书馆改革的步伐,“竞争意识”已经或正在变成竞争实践,引入或正在引入竞争机制。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好开端。本文拟结合一些图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竞争的白热化,传统媒体已进入零和竞争,而新媒体不断壮大,对传统媒体悄然形成合围之势。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灵活的竞争策略,努力寻求竞争淡化、上升空间较大的"蓝海地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众多传播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挥自身的优势,调整思路,拓展空间,加快发展,是广播人和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播竞争的空间在哪里——兼论用思想力量助推广播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竞争空间在哪里?第一就是5小时竞争圈;人的生活习惯是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3小时吃饭,剩下5个小时休闲娱乐交友聚会,以及获取信息。上班的时候获取信息基本是互联网,不可能在上班时看电视,所有媒体都在争夺其它5个小时。第二就是72小时竞争圈。广播空间在72小时里面是极有优势的。应急突发状态之下,广播应急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黄金72小时。我们说,报道中3天确定广播的优势,5天确定广播的胜势。突发事件状态下广播威力会极大拉升它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任雪萍 《新闻世界》2013,(6):228-229
动态竞争环境是一个来源于西方的概念,是对新的竞争环境的概括和总结。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必须拥有新的视角,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获得发展空间。传媒战略管理是影响到传媒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目标等方面的重要决策,只有真正贴合时代需求的传媒战略管理才能开创出传媒企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