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新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新角度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进行重新认识,以挖掘出潜含在这一形象中的文化内涵。首先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入手,考察了猪八戒形象的产生,阐述了吴承恩对猪八戒形象的独特艺术创造。其次又追根溯源,探讨了猪八戒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意义,指出猪八戒象征着人类的贪欲:食欲与色欲。最后联系吴承恩的身世遭际及创作个性,分析了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意识,以及在这一形象中所映射出的作家本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是明朝中后期崛起的世俗欲望在小说作品中的反映。猪八戒身上贪食贪色等性格特点就是明代世俗人性的一种折射。正是基于此,猪八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论文将从这一方面来探析猪八戒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形象存在着突出的一致性,如贪吃、呆傻、眷妻恋家等是二者共同的特色与气质。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应该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关联正是猪八戒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以经验主义为聚焦点,透视了猪作戒形象的社会心理构成,分析了经验主义的得失与猪八戒的荣辱。猪八戒虽然曾为神、妖,但“平常人”是他形象的本质,农村形成的经验主义是猪八戒经验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猪八戒的孙子小猪八戒自幼营养过剩,肥成了一个肉墩,颇有祖父遗风,于是猪八戒就乐呵呵地叫小猪八戒“肥肥”。肥肥因爷爷是个名人,在众人面前难免趾高气扬。肥肥自然很注重自我形象,或西装革履,或一袭礼服,经常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动不动就高唱自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设置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趣味性故事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在导入新知识的过程中我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给了猪八戒1个、唐僧8个、沙和尚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这样分不公平,要求重分。唐僧让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让猪八戒分,并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分呢?”学生都很有兴趣,于是都积极地思考着、争论着。这时,我出示课…  相似文献   

8.
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影响深广,本文拟从"自然人欲"与"正心诚意"两方面分析心学视野下猪八戒形象与心学同中有异之处,从而揭橥猪八戒的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9.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精神成长,都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实际,应该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也是童话题材的独特魅力所在。但透视童话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们都喜欢读童话,但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童话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情趣,这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之丑主要是从形貌之丑和性格之丑来塑造的,他的形象之丑通过以丑衬美、化丑为美、化丑为喜、化丑为悲四个途径而转换成了一种艺术美。猪八戒形象之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他的形象之丑是一种否定性的美学评价,表现的是人的感性生命的解放,同时又拓展了审美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篇童话的奇妙并不是从巨人有什么超能力进行描写的,而是着重围绕“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凸显童话的奇妙和表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文、入心。学生在童话的花园里徜徉,可以使学生对童话的主题、人物、场景等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感受学习童话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孙悟空和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两个奇特的文学形象.就其本质而言,孙悟空是一个以神猴面孔出现的人.他活泼、顽皮、乐观、自信,对神佛桀骜不驯.猪八戒不仪具有猪的特征,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是一个旧时代小生产者的典型.作者用滑稽诙谐的手法塑造了这两个形象,并深刻揭示了神佛和妖魔之间的关系;妖魔依赖神佛,神佛需要妖魔.因此,孙悟空、猪八戒的抗魔斗争,也是对神佛的间接斗争.  相似文献   

13.
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童话是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达到教育的目的。阅读童话,首先一点就是要弄清文章属于哪一种童话类型,这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  相似文献   

14.
9.《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又让人佩服。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勇善良的故事。(字数50左右)(福建福州卷)  相似文献   

15.
<正>童话以其奇异动人的幻想、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在听、读的过程中,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爱想象的心理。那么,如何在品德课堂中巧用童话,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世界中快乐学习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供大家参考。一、运用童话形象传声交心——习得知识学生喜欢童话,喜爱童话形象,运用学生熟悉的童话形象作为"传声筒",无痕而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的师徒四人以及经典的故事环节都成为了文学研究以及教育的重要素材,虽然这是一部古典名著,但是这部小说却深受儿童的欢迎,而其中孙悟空的更是儿童们最喜欢的人物,探究孙悟空角色形象的童话色彩以及蕴含的童话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人物人性,丰富和发展儿童教育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也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孙悟空形象的童话色彩,并分析其蕴含的童话精神,最后探究孙悟空形象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孩子,最喜欢听童话,看童话。他们的思维方式带有童话的特点,他们的游戏蕴含着童话的色彩。鉴于此,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神奇的童话世界,把童话形象请进课堂,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与童话形象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变枯燥的、机械的拼音学习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编童话故事     
训练内容白雪公主、阿里巴巴、美人鱼……这些童话故事里的美好形象伴着我们一起长大。我们也从听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中尽情体验着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大家每人写一篇童话,然后再讲一讲,演一演。  相似文献   

20.
童话故事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的世界中,"孙悟空""猪八戒""白雪公主""小矮人""奥特曼""唐老鸭"……这些人物都是他们所喜欢的。在拼音教学中,学生能和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在一起,那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