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大学生有关婚姻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今青年大学生婚姻观念呈发展的、开放的、多元的趋势。如何结合思想教育,给以正确的、健康的引导,使其处理好恋爱婚姻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凡是对世界文学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对贝亚特丽采在但丁创作和人生中的影响略有所闻,诗人对她真可谓殚精竭虑,皓首穷径。为我们所熟知的不朽诗篇:《新生》和《神曲》都是在贝亚特丽采的旗帜下诞生的。 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在但丁的作品中,贝亚特丽采隐退了十多年之久,(从《新生》问世到《神曲》的创作),而这一时期在但丁的创作和人生历程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但丁的三部曲中:贝  相似文献   
3.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萨特与加缪     
萨特和加缪是现代派文学中“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两人互存异同。他们都认为“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都承认世界的不合理与荒诞性,都对人类命运持悲观看法。但萨特的思想较之加缪要进步得多。虽然都认为世界荒谬,人生虚妄,但萨特不提倡与世隔绝,有一种抗争精神。加缪则认为人类无法与之抗争,因而只能以超然的态度处之。本文试图就萨特和加缪的思想和创作勾划出一个轮廓来。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的作品表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里黑人的喜怒哀乐 ,展示了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信仰与白人价值观、传统黑人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 ,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根源的经历 ,向美国社会传达了黑人妇女争取平等、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祝福》中的祥林嫂饱受封建宗法思想摧残,在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下,“想做奴隶而不得”,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导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首先要在思想上和学生沟通,取得信任,而后才能在学业上给以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启发一专多能,重视英语、计算机实用课程,加强技能训练。导师有理由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改造和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9.
卫希礼虽是南方贵族中的皎皎者 ,但长期的寄生生活 ,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南北战争后 ,他清醒地认识到旧时代必将逝去 ,却抹不去心头的依恋 ,最终成为“时代的多余人”。作者通过郝思嘉爱的幻灭 ,彻底否定了卫希礼存在的价值 ,进而否定了南方奴隶制度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