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困扰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不良因素,是引起其他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青少年人际困扰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指导和帮助青少年解决人际困扰问题应成为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从青少年人际困扰的现状出发,重点围绕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引导青少年战胜人际困扰的策略:加强人际关系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际困扰,自觉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注重授予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逐步养成成功交往的能力与品质;重视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与人际环境,为青少年缓释和战胜人际困扰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咨询和辅导,及时解决青少年人际生活中的疑惑与困扰。  相似文献   

2.
当今青少年的人际困扰日益普遍和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实际,探讨了我国青少年的人际困扰及其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常见人际困扰的几种主要类型,并就如何引导青少年战胜人际困扰的方法和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能够扩展个体瞬间的思维与行动序列,帮助个体发展和建设个人资源(其中包括人际资源).文章采用积极情绪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困扰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积极情绪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7.8%人存在一定或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积极情绪与人际关系困扰的三个维度(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异性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待人接物困扰不存在显著相关.(4)文科生的积极情绪与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困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理工科生的积极情绪与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困扰则没有出现显著的相关性.(5)积极情绪对人际关系困扰的两个维度(人际交谈和人际交友)以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海龙  吴锡改 《教书育人》2012,(12):140-141
一青少年失眠困扰现状分析失眠困扰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因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在某一阶段出现难以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的不良身心表现,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身心困扰,常伴有生理机能、器官功能下降等不良的生理状态,以及焦虑、抑郁、迷茫、烦躁、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等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交际、情感等方面心理问题突出,根源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扰,成为制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常见的心理困扰有学业类、生活类、情绪类、交际类、恋爱和性意识类、成长与发展类等类型,建议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帮助青少年排解。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对人际适应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量表、人际适应问卷,对566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采用分层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谦虚人格特质、积极心理资本和亲社会倾向之间呈两两正相关,谦虚人格特质、积极心理资本分别对青少年亲社会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在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对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谦虚人格特质既直接影响人际适应,又通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人际适应。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性心理困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性体像意识的困扰、性意识困扰及性行为困扰等问题,分析了由于青春期的提前、性知识的匮乏、性观念的混乱以及性教育的滞后等是产生青少年性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教育在解决青少年性心理困扰中担当的任务;性知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以及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0名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感与人际困扰关系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服刑人员人际困扰占47.27%;心理外控型占40.90%。服刑人员父母温暖、理解教养方式采用率低,且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9个因子负性相关;父母温暖、理解与人际困扰和心理控制感均显性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除父亲干涉外的其他5个因子均显性预测人际困扰;母亲的温暖、理解显性负向预测人际困扰,且通过心理控制感间接影响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困扰是当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凸现的一个方面。青少年的情绪困扰类型很多,引起情绪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自我意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彭桂良 《文教资料》2013,(28):143-144
本文应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5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总检出率为43.8%,其中9%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开设人际关系课程,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等途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需要对人际困扰严重的重点人群进行积极关注,从而使所有大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人际信任是人类维持本体性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背景与基础。当代青少年正经历着人际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导致青少年诸如抑郁、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绪问题。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健全人格的建构,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其人际信任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姚晓波  张亚男 《高教论坛》2011,(11):120-122
本文从心理和谐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入手,调研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人际关系困扰中性别与专业的差异显著,心理和谐中性别、年级、生源类别、专业差异显著,人际关系困扰中的人际交谈、待人接物对大学生心理和谐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最后探讨以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心理和谐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2)性别、是否正在恋爱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女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恋爱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非恋爱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心理专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控制源》和《人际关系综合症诊断》两个量表对海南省234名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海南省服刑人员心理内控型占47.44%,外控型占42.31%,即服刑人员心理控制感内外型比例相当;服刑人员人际关系困扰比例较高,占60.25%;人际困扰四个因子中人际交友困扰(3.21±1.78)最严重,待人接物困扰(1.67±1.41)最轻,且二者差异显著(t=15.75,P<0.001);心理控制感与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及待人接物困扰均显著负相关,即心理控制感越是外控型,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且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两个因子均可以显性负向预测心理控制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学生的人际困扰水平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使用手机依赖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75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困扰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别,并表现在为理科生的人际困扰高于文科生。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低于女生。人际困扰和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表现为正相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人际困扰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处于高二阶段的学生对高中生活已经比较适应,高考的压力尚不明显,同学之间关系的处理常常成为他们头疼的事情。一名高二女生因为与同学相处不和谐而备受困扰,主动求助。心理教师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引导来访者正确认识问题,矫正不合理认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经过辅导,个案焦虑明显减轻,人际困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特定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作为社会的成员,人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并且心理上对人际关系最为敏感。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说本身就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内蒙古医科大学429名临床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情况与一般大学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交往等维度的平均数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9x=11.6114);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待人接物困扰(x=1.991.13),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x=3.963.69);独生子女更善于网络交往(x=2.06);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困扰(x=1.82)和人际交谈困扰(x=1.79),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x=2.07);在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和人际交谈困扰,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人际困扰及其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困扰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290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文科学生在内外向E量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在其他三个分量表上,文理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2)人际困扰程度与内外向、社会掩饰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相关不显著。3)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所得总分的预测作用最大,模型解释总变异为37.8%,而内外向、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对人际关系的总预测系数为23.7%。  相似文献   

20.
人际吸引在教育中的作用文/唐福康在教学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师生的交往,甚至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人际关系中所存在的人际吸引在起作用。所谓人际吸引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它是师生关系的一种积极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