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小、弱、散、差”问题,除了采取加强政府引导、创新文化体制、完善和创新文化政策法制体系与市场体系等措施外,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文化资源集中度引领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增强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现代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化开发为主的持续发展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不仅要能够开发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要善于利用现代文化资源,不仅要学会开发本区域的各种现代文化资源,还要善于利用全国各地的现代文化资源.通过强化现代文化产业在西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西部现代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整合西部的现代文化产业,提高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实现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耦合性,这使得二者的联动成为必要。从湖南省两大产业的发展实际着眼,二者的联动可以适用的模式主要有产业融合型、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场区景点化模式以及营销环节的联动型等五种。为了确保两大产业实现联动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做好服务,创造有利于创意人才培养和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具备良好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目前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引导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有待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值还不高。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定位,厘清经营范畴,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品牌战略,走农村特色文化发展之路;积极利用高新科技,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其它经济政策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文化产业来说,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对文化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作用,对文化产业中弱质行业的保护作用.对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关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表现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引导型模式和官民结合型模式等三种主要实践模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则既包括科技推动、利益驱动、市场导向等动力机制,也包括政策保障、人才支撑、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应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激烈竞争。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受到不同的政策引导,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高度关联,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为探寻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宜春市为例,在对"旅游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三大融合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相互促进"三个层面详尽阐释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了"大型项目带动、特种品牌引领、文化特色突出"三种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基于此,提出宜春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引导产业融合;实施资源共用,拉动产业融合;依托市场共享,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功能共融,提升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产业化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可能引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被侵蚀、意识形态被过滤、社会主流价值观被扭曲,文化贸易的单向度流通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大势,国家需要重新评估文化安全风险,维护文化主权,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构筑国家文化安全防火墙。当前,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文化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力,以国家政策引导文化市场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河南孔子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孔子祖籍,周游所到的今河南行政区划内的封国,孔子河南籍贤弟子,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书院与遍布河南各地的孔庙遗址,《诗经.国风》里的河南地方歌谣等五个方面。积累丰厚,形态多样,级别较高,是发展孔子文化产业的基础。以文化产业层理论为视角,以山东为代表的当代孔子文化产业起步早、效益好,具有规制经济的特点,但表现出的问题也还有待解决。借鉴山东的成功经验,借助于政策优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河南开发孔子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基于河南省作为孔子文化产业补充区的发展定位,河南省可以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儒学教育业和艺术表演业,走一条联合、协调、借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与产业转化方式有四种类型,即艺术综合体、公益服务体、产业集成体、协同创新体。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特色产品产业群、演艺产业群、会展产业群、餐饮产业群、民族工艺品产业群。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农村的“社区记忆”在逐渐涣散、消失,使得农村社区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本文提出“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引导农民就地市民化、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四条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能为社区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至于宗教消亡论的论述已经被历史所否定,毋庸置疑,宗教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宗教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宗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宗教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西方法治化宗教的成功经验则为我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礼”为核心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因此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也必须基于此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回顾阐述了整整一百年来(1910~2010)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滞后或发展的原因;概述了该研究领域两岸几位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办学被称为"一场悄然兴起的教育变革",但我们不得不警惕其市场化、功利化、职场化等倾向,不可忽视大学的成人教育目标、人格提升使命和铺垫人生基石的任务,应该为学生建立起码的知识与经验、方法与能力、智慧与创造三维教育坐标,重视读书之要、课堂之本、视野之阔和能力之实,真正培养起具有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等级要低一些,运动成绩和等级较高者,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有16.9%的学生在学业期间有重修而不能按时毕业,无法走上社会谋得职业;建议高校应以生为本,建立"补漏"式文化学习机制,转变教练员的唯"运动成绩至上"观,以切实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包艳君 《高教论坛》2014,(1):113-115
教学载体效用的发挥和教学载体条件成正比,也就是说良好的载体条件能够使教学载体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作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载体必须是能够完整准确地体现国家形势与政策内容、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的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提出实施"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即每个学生要取得"现代职业道德证书、现代职业技能证书、现代职业体能证书和现代职业毕业证书",并制订了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体能标准。"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誉,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存在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在此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转变角度出发,深刻解读“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内涵,并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勇于开拓”、“改进学风,学以致用”三个角度对如何进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