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要注意营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思维;要抓住关键,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要联系鲁迅生平,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得到启迪,获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3.
比喻修辞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鲁迅先生是比喻修辞运用的高手,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仔细分析了其中几个经典的比喻修辞的运用,通过这些经典案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 ,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能力 ,促进主动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 ,立足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 ,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例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 ,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 ,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 ,引导开去 ,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 ,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他人 ,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  相似文献   

5.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回顾自己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学习本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同鲁迅一起走进那段特殊的岁月,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而不屈奋斗的心路历程,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读为线索,就像品味陈年佳酿,让学生自主地用情来朗读,用心来体悟。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囫圄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五、读课文,了解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复述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 二、引导学生围绕主要话题:周晔笔下的伯父,我心目中的鲁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独立阅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相对独立,写法亦各有特色,但其内容步步加深,思想内涵联系紧密,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学时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地讲读,而应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在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呢?  一、要着重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训练  第一,要抓住课文的关键性矛盾启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激疑”,而激疑要激在点子上,激在要害处。学生只有抓住文章的关键性矛盾,才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把握文章的精髓。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回忆了有关鲁迅的四件事。第二件事谈“碰壁”中讲到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这句话最难理解。首先,我引导学生将鲁迅先生前后说的话联系起来思考:①“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碰壁”又指的是什么?②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亲侄女。要讲与鲁迅在生活中的接触,对鲁迅伟大品格的认识和了解,那可以说她比一般的人都要深刻得多。但要在鲁迅逝世多年之后,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来颂赞他,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对文章材料的选取,仍需要缜密的研究。这正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探讨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周晔选入文中的材料,看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它却揭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自然段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回答。四件事独立性较强,都可以独立地归纳出一个中心,而且学生理解起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全文的中心是本组课文,也是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按照课文及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落实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本课中充分发…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这是在谈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今天,语文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文写作问题上,也可以拿出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一、从平凡的生活中“拿来”教师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并且积极地践行这种意识。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生活是平淡的,因此在作文时没有想抒发的感觉。“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这看似平淡的生活,恰恰是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让他…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通过正当引导,让学生从资料丰富,查阅方便的互联网上了解鲁迅的生平,学生鲁迅作品,是现代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毛慧霞 《考试周刊》2011,(79):46-47
作者就初中鲁迅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了解,引导学生从多元和个性两个方面解读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5.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鲁迅读本》是一本关于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鲁迅其的本。读本指出,了解鲁迅其要有一个过程,即:感受鲁迅一阅读鲁迅一研究鲁迅,从而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总之,“读点鲁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高校鲁迅教学面临双重窘境,一方面是学生对鲁迅的冷漠带来鲁迅教学的尴尬,另一方面是学生拘囿于固有的认知模式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曲解。要破解这类教学难题,高校老师需要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入手,一方面要采取多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立体地看待鲁迅及其作品,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从文本出发来进入鲁迅世界。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青云里小学特级教师刘汉鼎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就是“精讲、博览、细察、勤写”。精讲刘老师认为,精讲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着力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习读书方法。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选取鲁迅生前的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他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现代文学作品讲课大赛”,当我看到抽到的是《药》时,心里非常矛盾。其实我很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也很希望学生由于我的引导从此和鲁迅先生结缘。但我又很怕给学生讲先生的文章,他的深刻思想及其作品的丰富内涵,特别是与学生认知的差距,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