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化数学课堂”的本质是以生为本,崇尚自主的课堂;多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动态生成,个性张扬的课堂;有序开放,科学评价的课堂。本文阐释了生态化数学课堂的内涵,从构建生态化的数学学习过程;实施学生参与的生态化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生态化数学课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错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在对话中交流、碰撞、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与实践的环境,在这个不断生成新的体验的过程中升华,让“错误”美丽课堂。  相似文献   

3.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4.
武钊 《考试周刊》2014,(78):34-34
课堂评价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多给予学生一些人文关怀,让评价在大融合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和心灵的放飞。  相似文献   

5.
“智慧”一词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谈及率极高。什么是智慧呢?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是智慧的不断生成。智慧不像知识一样直接被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者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凤梅 《江西教育》2023,(18):24-28
<正>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倡导“为学生情智而教”,旨在通过“用真情唤起真喜爱,以智慧启迪真思考”,生成师生情思飞扬、智慧流淌的数学情智课堂。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郭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富有挑战性的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可见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深在投入、深在理解、深在思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动感地带”,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我们折服于优秀教师们丰厚的底蕴、精妙的设计、入化的教艺,尤其是他们在课堂生成中展示出的无穷智慧。在时刻变化着的课堂中,他们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用智慧引领智慧,使“动感地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实践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智慧课堂评价的优化观、科学观和有效观。并以建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理论为指导找到了支撑这一观点的“要件”:一是“指南针”:确立了智慧课堂评价的优化理念;二是“试金石”:制订了自主的价值评价系统——智慧课堂评价指标;三是“尹甸园”:推进了自觉的应用调适程序,巧学妙练、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9.
大话校园     
“智慧之师”张利 “你回答得太精彩了,真是‘智慧之答’!”“你的疑问很有价值,真是‘智慧之疑’啊!”这些都是我班数学老师张利的口头禅。他对学生的评价如此与众不同,堪称“智慧无穷”,因此我们都称他为“智慧之师”。瞧,他的“智慧之题”又来啦。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时代》2014,(2):F0002-F0002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秉承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根植于嘉兴地域文化,以“智慧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教师的智慧成长为基点,以学生的智慧生成为目标,以经营“智慧型课堂”、打造“智慧型教师”、培养“智慧型学生”、构建“智慧型校园”、  相似文献   

11.
要想在教学中生成好的评价,我需要不断设计出易于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我的智慧,更需要我不不断更新我的所知。为了孩子我会努力。更欣赏毕淑敏的“同时”这一词汇,在教学评价中用“同时”这一词汇连接孩子们的优缺点,会帮助我们的学生一边欣赏自己的优点,一边去改正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生长式语文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它具有扎实平实、互动生成、热情开放、智慧生长的特征。它强调“课堂就是一种生长”,认为课堂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试图将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既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着眼于发展的“远点”,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头,让学生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杨鑫  解月光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2-17,52
智能时代对课堂变革提出新要求,澄明智能技术“何以能”及“如何能”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逻辑理路是开展智慧课堂实践的认识论前提。文章在分析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课堂学习的物质实践观,即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学习者以物质技术手段为中介的认知性实践,学习者使用物质技术手段的水平能反映其学习实践水平;其次,通过剖析智慧课堂学习方式、场域要素构成,揭示了课堂场域支持学生智慧发展的微观逻辑,构建了反映“智慧生成”及“技术优化”逻辑的智慧课堂模型;最后,提出了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包括聚焦学生智慧的多元高阶发展、建立问题解决的智慧生成效应、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化调节效应。以此,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4.
李国毅 《教育探索》2006,1(7):51-52
我国学校教育在管理、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非美”现象,使教育丧失了诗性的智慧和生命意蕴。教育美是以“成人”为主题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是创造中的生成。以“真美”精神观照教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成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进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我们教学中所需要追求的。一、课堂的生成特性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生成”的课堂是无法预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会被教师当作宝藏去发掘,尽量开采出…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课堂不仅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是“智慧”的。针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给养,以生态给养理论为指导,以智慧课堂为技术手段,结合学生专业及其就业岗位,设计有内容、有逻辑、有意义的智慧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实施“驱动—促成—评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主课堂+网络课堂+第二课堂”的职业英语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环境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积极给养,激发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应按照动态生成、真实情境、多元评价、尊重差异的基本取向开展学生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实质”、有“活动”无“评价”、厚“管理”薄“教育”等现实问题。学校可以采用评价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细化具体评价要素和观测途径、围绕收获和体验开展自我评价、家长和社区协同参与评价、总结交流活动将个人体验扩大为集体智慧等实施策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总有一屿“偶发事件”.如何激发和运用这屿教育事件.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成不断,精彩不断?我们知道.“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需要具备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机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何小玲 《辅导员》2014,(4):62-62
“读写联动”是一种新兴的课型,“读写联动”即读中悟写,写中促读。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促进和终极目标。“读写联动”是生成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读”和“写”的问题,让“读写联动”切实地成为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呢?在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准以下几个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