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赞扬“智取生辰纲”这一回为“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凡读过《水浒》的人都会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久久难忘,因为它确实是《水浒》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  相似文献   

3.
人人称《智取生辰纲》(下简称《智取》)写得好,然未必人人能确言其妙处。今人对《智取》作艺术鉴赏,其见解未必有多少能超过四百年前的《水浒》评点家金圣叹。读《智取》是一种艺术享受,读金圣叹评点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金圣叹移此书第一回作“楔子”。下引字出此不注),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享受?金圣叹评点的形式有回评、眉批、夹批三种。金圣叹对此回总的艺术评价是:“耐庵妙笔”“独有千古”。这一艺术评价,建立于准确精妙的评点之上,显出其独特的、然而又是令人信服的美学鉴赏眼光。  相似文献   

4.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这一著名片断在写法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环境描写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智取生辰纲》紧紧抓住环境描写中的“热”字,用“热”交待了时间,渲染了气氛,写出了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慧岩 《河北教育》2010,(12):26-27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肯定都对智取生辰纲的故事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无论在原著《水浒传》中,还是在影视剧罩,丢失生辰纲的杨志均给人一种无辜的感觉。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失陷生辰纲表面上看是闪为军上的无知,实则恰恰是由于“无辜”的杨志缺乏必要的领导才能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精彩片段之一。作者手中的笔矫若游龙,腾挪跌宕,故事生动曲折,极富艺术特色。金圣叹评道: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笔者就《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艺术特点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第四学段学习目标提到:“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主题鲜明、人物众多、情节繁杂。课文《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是原著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9.
《水浒》的版本可分简本和繁本两类,繁本主要是原来的“百回本”。金圣叹挖空心思把原第一回改为楔子,删掉七十一回以下的文字,加上了“惊噩梦”一段;在文字上作了多处删节修改,写了评语和大量的夹注。这就是三百年来最流行的七十回本“金批水浒”。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赵薇 《读写月报》2022,(30):49-53
<正>[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此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并能够鉴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白话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作者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精神,表现出“官逼民反”的主题。通过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丰富内涵,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在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施耐庵的《水浒传》。人教版《语文》在九年级上册中编选了《智取生辰纲》的基础上,又在附录中以《(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为题对《水浒传》做了简单的阅读推荐,且又编选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一回,传统上人们认为生辰纲的失陷归因于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实际上杨志和梁中书的错误决策对生辰纲的失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精采篇章不少,而选作高中课文的《智取生辰纲》一节,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无怪乎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评论这一节时,情不自禁地赞曰:“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这话毫不过分,施耐庵在写这一节时,确实是妙笔生花,千古独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聚义的首举。正是此一举,晁盖、吴用等农民起义英雄,向以蔡京、梁世杰等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打响了第一枪”;正是此一举,引得晁盖、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在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施耐庵的《水浒传》。人教版《语文》在九年级上册中编选了《智取生辰纲》的基础上,又在附录中以  相似文献   

17.
1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一回在《水浒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智取生辰纲是染山泊英雄大聚义之前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造反行动,是被压迫人民第一次有意识地向统治阶级发起的主动进攻。第十五回之前所写到的鲁智深、史进、林冲等人,他们各有自己被迫造反的历程;小说通过对这些人  相似文献   

18.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最为精彩的回目之一。它不同于写单个人物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诸篇,其间涉及好汉众多,又是水浒大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情节。应该说这是一场热闹的大戏,作者却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手法将其处理为“智取”,所以黄泥冈上并没有出现血雨腥风的鏖战场  相似文献   

19.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极为精彩的章回,杨志、吴用等人性格真实鲜明,押纲、劫纲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非常适合作为《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篇目。深度解读《智取生辰纲》,我们会看到杨志作为领导者的失败之处,感受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反抗,乃至窥见整个北宋晚期黑暗腐朽的社会环境。以上种种,都是杨志失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水浒传》传播史上,我们现在只能读到100回本和120回本,那可是曾经淘汰的版本。300余年盛行的一直是金本《水浒》。要解决《水浒》研究中一大堆令人尴尬的问题,就得深入研究《水浒传》传播史,尊从图书传播规律,改变人为阻碍金本《水浒》传播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