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智教育"是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写的人。既要侧重情感的发展,又要侧重智慧的发展,双管齐下,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杨启亮 《江苏教育》2006,(2B):10-10
“有育人智慧.含爱生情怀”.说的是教育的情智: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说的是情智的教育。两种情与智交融起来。就生成了北京东路小学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题:“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这个诗意的主题。主张以情感引领智慧,还主张以“师”的情智引领“生”的情智,追求完整性的情智“共生”。这里的“共生”,就体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与独特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从而培养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智教学",彰显课堂活  相似文献   

4.
李玲 《考试周刊》2014,(86):65-66
什么是情智教育?情智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动用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作用与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教育呼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我校提出的"情智教育"办学理念正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人。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创设"情智1+X"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情智教师,塑造情感与智慧和谐  相似文献   

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基础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教育目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在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横行的现代社会中也存在问题,教育逐渐丧失了它本真的意蕴。如何使被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中,作为名校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所践行的"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是最需要情感的教育,小学教育也是最需要智慧的教育,所以,小学教师本就应该是情感与智慧交融共生的教师。在北京东路小学。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情智教师,已成为青年教师的主动追求。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情智教师?我理解的情智教师应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中,"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提出,是很多教育者探究摸索的一个实践过程。"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理念提出: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对每一节课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精讲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那么,在探究实践"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呢?作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班班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9.
"情智相长"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共同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双方情感与智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师生情智共升的教学效果。情智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一条有效的教学原则。利用情智相长,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智慧,共同实现生命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情智课堂包含着"情"与"智"两个方面,它指向课堂中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数学知识,关注到人的需求——情感,以及数学的本质——数学智慧。情智课堂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习得知识、拥有智慧、学有乐趣,只有情智结合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生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情智结合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江苏省名校。近年来该校提出的“情智教育”理念及实践,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样本。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说,情智教育就是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幼儿"情智和谐共生"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芗城区实验幼儿园办园理念"用心筑造爱的花园,用爱成就完整儿童"的介绍,阐述如何通过游戏化课程培养幼儿接受教育和增强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以达到"情智和谐共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郑州市金水区提出构建"规范、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的要求,这个提法,对于理解当今课堂的价值追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情智共生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智(知识与技能)共生共融,不可分割。情智共生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是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智慧的碰撞,有利于师生生命力的张扬。情智共生课堂既是一种理念,又包含了操作要领。在这种理念下,金水区各所学校形成了各种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华师大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只有让教育走进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生命体验,才能触动儿童的心灵,唤起儿童的情感,激发儿童的智慧,才能真正建立数学情智课堂。一、激励——情智共生的点火器(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教育的成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强化教育教学效果,达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活动中遭遇情感和情感教育被误解或错用等"情感问题",亟需化解:即对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和"情感教育"等含意进行澄清。教育是转识成智、化情成慧的智慧交往活动。情感实乃教育题中原有之义。情感教育指的是那种兼顾情知双修互进与和谐丰富的教育(思想或模式)。教育活动中要树立自觉的情感教育意识,要挖掘一切积极情感因素,涵养博大深厚、丰富向上、辩证和谐的高级情感,助成理智与情感融为一体的智慧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博大的胸怀中孕育着无穷的奥妙;语文,在各种定语的修饰中百花齐放.记得读到过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论坛》上的一段文字: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的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文章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小晶老师在<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真正的"灵"与"动",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这节课使师生之间情和智和谐共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闪耀出动人的魅力.笔者认为听课是"采它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思索、探究,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灵动的教学风格,使语文课堂荡漾出原生态的涟漪,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追求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智启智、以情促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基于这种理念,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情感与智慧,催化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长,让我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欢偷的学习氛围中,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学追求,办学思想。我的办学主张是:"追求心心相印境界的情智教育。""心心相印"是前任名校长袁浩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情智共生"是基于校本传统、文化提出的达到"心心相印"境界的有效途径、策略。"情智教育"是一种办学主张,是我们对教育的个性化的解读,是基于新时代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