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江西省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热情不高、能力有限,且教师对大学生参与行为干预不足。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多种途径使大学生有能力参与,并有效干预大学生参与的过程,设置激励目标让大学生不断参与。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肯定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行为,本文依据所获取资料进行分析,对从政的倾向、投票的过程、主动接触等方面概括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虹 《教书育人》2011,(15):38-39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发起现实活动等网络政治行为,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当然,我们看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4.
叶颖华 《考试周刊》2014,(16):157-158
新形势下,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指出了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成熟性的根本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平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群体或国家的合理、合法利益,通过合法的、理性的、适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和政治过程的看法、态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而推进公共事务管理和政治过程科学化、现代化的行为.有序性、政治性、行为性、主体特殊性是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校稳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BBS论坛表达诉求、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活动等网络政治行为,直接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方式、途径与特点,对高校稳定构成“双刃剑”式的影响。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制度化、理性化,促进高校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广西三所工科类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调查,从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倾向、政治参与倾向、政治参与行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如下特点:政治知识总体上掌握较好,政治价值倾向基本符合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政治参与倾向表现出政治效能感较低和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政治参与行为呈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发表政治见解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出现非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本次调查以安徽财经大学部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参与的方式及态度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受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唯有加强他们的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以及完善有关政治参与平台,并正确引导网络参与,才可能减少大学生非理性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生高涨的政治热情与参与度不够之间有矛盾,行为理性与动机功利之间有偏差,参与形式多元与参与效能感偏低是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教育体制、非主流政治文化及大学生个人心理特点是制约大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的关键因素。完善政治参与机制、营造政治参与氛围、提升政治参与能力是扩大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是国家民主政治和个人政治社会化的一部分。当前,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表现为积极进行结社活动,但存在功利倾向;参与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实际参与行为少,存在冷漠现象;制度性参与为主,非制度性参与时而发生。这主要与现实环境因素的制约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陷有关。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营造文明的政治文化环境来切实改善参与环境,培育大学生理性参与行为,强化理性参与行为。培育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之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影响着其政治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政治行为受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而展开,能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政治参与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以市本科高校学生作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两方面,提出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的渠道,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文章以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现状问题,认为应该从政府制度规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层面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我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代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本文着重从政治参与这个层面来分析大学生何以表现出政治冷漠倾向,尤其是从微观的政治参与行为来窥探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全面总结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特点,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受网络监管措施不力、自身政治素质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错误舆论诱导,导致盲从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反馈效率,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更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发挥"正能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政治参与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政行为呈现关注内容焦点化与信息获取网络化,政治心理趋稳化与政治评价客观化,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与参与行为理性化,价值取向主流化与制度认同趋同化等特点。但实际上,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仍存在着大学生主体政治参与"冷""热"并存、参与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参与的有序化。构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应注重理论指导,凸显意识形态;调动积极因素,形成构建合力;夯实阵地基础,创新构建途径;加强载体建设,发挥实践功能。理性地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包括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效能感,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与途径,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便利,重塑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等,网络的低准入与匿名性也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性,国外意识形态也容易通过网络冲击大学生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其网络政治参与却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热度,参与度普遍较低,表现为:参与层次浅表化,政治卷入程度低;政治行为与政治评价疏离,网络参政行为少;参政能力与参政意识相悖,网络参政效果差。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度受内外部双重因子影响。促进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度提升的对策为: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深化网络结社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高校学生试图影响政府政策和学校决策的活动和过程。从调查数据看,当前大学生中理想主义的政治参与仍占主流,显性的政治参与远多于政治冷漠,自主的政治参与略多于被动的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主体。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治参与不足、被动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大学生自主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