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关键在于读懂、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要旨。阅读课文最重要的是把握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思考质疑,提升思维的水平,培养创造能力。一、整体把握课文阅读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九年级第1课第一框题为例(下同),我们首先要了解课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课文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体会本文移步换景的描写顺序. (3)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选择重点段落进行精读,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咬文嚼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对一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推敲、体味.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达到把握课文主旨的目的."旁征博引"指在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既要"咬文嚼字"准确地把握字意、词意、文意,还要善于"旁征博引"不断地积累、充实、提高自己.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同样重要,区别在于功能不同,略读课文也需要得到重视。本文整体观照统编教材,通过横纵比较把握略读课文价值,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在略读课文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怎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先来看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不是一首古诗的教学目标,而是文包诗《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课文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写法不同,为什么目标却如此雷同?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突破口 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这既是本单元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 应当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进行单元教学。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切实把握记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写作时,如何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何安排段内层次。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介绍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不顾向导劝阻,拯救了一只正要离巢的幼龟.由于他们的错误举动导致许多幼龟丧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了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中长课文占比较大,编者旨在通过长课文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长课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从语文要素出发,兼顾基础性目标内容,将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内容.教学中须整合默读与朗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巧设支架落实语文要素;构建举一反三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深入思考; 2.结合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从“回”字导入江苏卓智贺敬之的《回延安》,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篇课文的导人,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课时,我便从“回”字说起。简介作者贺敬之的生平之后──“课文标题《回延安》是一...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会正确书写每个生字.  相似文献   

13.
一、求同,突破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要求是:1.学习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2.学习层次分明的阐述观点;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纵观本单元五篇课文,有三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有关论证层次的问题。把握论证层次、弄清写作思路,是分析、理解本单元课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层次分明的阐述观点”是应当作为本单元的重点予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祖国重大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扬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不应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因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把握课文内涵、开拓写作思路等,都关联到情感因素.只有把握好情感因素,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古诗时代久远,且学生缺乏学用古诗的环境,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支架,让古诗学习真实发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教参结论. 一、对比阅读,类比情感 寓情于景,用意象寄托诗人情感,是古诗的常用写法.教学中,学生能感知意象,而对诗人通过意象组合传递的感情则较难把握,很难将诗中景物与诗人的情绪、心境有...  相似文献   

17.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通过阅读第一单元课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听听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在感知、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提炼文章的主旨,同时学习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通过阅读第二单元课文,学习革命者的优秀品质,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如何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如何过渡衔…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深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悟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心情的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细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