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引起众多关注的时候,我校教师丁剑鸣的专著《小学语文教育研究》(18万字)年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丁先生曾在我校任教“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主持教育科研室工作,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著述共约300万字,先后获有省教委教改成果一、二等奖,国家教委首届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这部书以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为主轴,编发三组文章──“学习与研究”,是他对毛泽东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领悟,对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追寻,对新世纪语文素质教育的憧憬;“教育与研究”,是他对小学语文教学论…  相似文献   

2.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朱绍禹先生年已八旬 ,他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半个多世纪。半个世纪国内外风云变幻 ,先生却始终如一 ,初衷不改 ,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耕耘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既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又有深刻的理论建树 ,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限于篇幅 ,现就我了解到的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进行一些研究、探索 ,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编写将会大有裨益。一、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问题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先生…  相似文献   

4.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时期,他曾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等国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中央汉字问题委员会主任。他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语文教学改革和文字改革工作,尤其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胡乔木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乎国家政治的语言文字观,二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观,三是注重实用的语文教材观,四是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一、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来,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基于对中国传统语文的深刻认识。据此他倡导语文教育应该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终身以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科的“言语”本位和运用的特点,并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序列的构建,具有民主色彩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而以科学为导引奠定了现代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时期二十年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反复争鸣、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一致的性质观,即“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诸特性和谐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魏书生,辽宁省特级教师,著名的语文教学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中外教育理论,以创造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著名的“六步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富有创新性、发展性和求实性的语文教育思想。一、语文教育民主观语文教育民主观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讲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教学参与和教学管理中的民主化,以及教学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训练。魏书生认为,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尽可能深…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由《北京文学》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牵涉甚广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这场讨论实际上是对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总结。直到今天,讨论仍未结束。但其主题却非常鲜明,我概括为语文教育的问题研究与危机意识。我认为,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觉醒。关于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可以说,现代近百年的语文教育一直伴随着“语文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警醒。从叶圣陶“成绩到底有没有”的持疑到吕叔湘“少慢差费”的概括,从王丽“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的焦灼到洪禹平“误尽苍生”的愤激,语文教育不断遭遇人们…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教育》2005年第3期发表的王从先生《语文教育:应用与应试》一文,引出了“应用语文”与“应试语文”两种语文教育说,并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其有何不同”,“破译其何以不同”,“探究其如何能同”。最后得出了一条结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与“应试”这两种语文教育还要隔江而治,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不能统一语文教育的天下。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把这两者兼顾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语文到底有哪些性质 ?根据这些性质 ,在语文教育中又应该采用哪些相应的操作策略 ?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语文的“工具性”与“实践”的教育策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工具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为什么说语文具有工具性 ?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试想 ,如果离开了“语”和“文”,“交际”如何进行得了 ?既然语文是交际的工具 ,那么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只有当言语能力发展了 ,“交际”方可成为可能。因为要“交际”,所以就一定要有“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如何形成 ?靠“实践”…  相似文献   

12.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将自己多年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须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2003年,顾黄初先生以70高龄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关心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顾先生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即是他晚年对自己上述三个基本观点重新思考的结果。所谓语文教育“三生观”,  相似文献   

14.
人文性语文教学观是上世纪末以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中备受推崇的教学观念,它被重视被倡导的结果,就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人文性”写进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中。可以说,这是中国语文教育观念变革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人文性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目前仍难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11月 16日至 19日 ,《教育研究》杂志社与苏州市教科所联合举办了“语文创新教育”理论讲习班。来自全国 17个省市的 80 0多位教育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参加讲习班活动 ,听取了 10位专家围绕语文创新教育主题作的学术报告 ,观看了优秀语文多媒体课件和语文创新教育实验课。以下将专家们对语文创新教育提出的思路、观点和理论作综合择要介绍。一、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是解决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张鸿芩教授回顾、总结了五十年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并指出 ,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必须坚持民族化,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之一。张志公先生主张对语文教育从内容到方法进行民族化的全方位探索。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重新学习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语文教育必须坚持民族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语文教育改革中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不断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张志公先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2年)是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主张8年“初探”的成果体现。50…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18.
张定远,语文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正确地把握了语文课程、语文教育的特点,对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建设、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形成了他系统化的语文教育观点。他强调开放的课程观,主张多样化的教材建设观,提出“主体性”教学观,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实现自身潜能、个性特长的发展,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情操、文学、美学等方面的陶冶。这对于当前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北京文学》11期刊登了《女儿的作业》《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紧随“人文性”的争论之后在世纪末掀起的关于语文教育问题讨论的又一波热潮。与前一波讨论不同的是.语文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几乎整个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日后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和调整。12年过去.回望这段历史,它给我们语文教育到底以怎样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语文人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20.
古代学校教育,是文史哲一揽子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古文教育。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教学专论、被梁启超誉为“专标诲人之术”的《学记》,以其一千二百余字的篇幅,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世纪之末,语文教育备受责难之秋,客观地研究一下《学记》以资借鉴,不无裨益。  一、文道合一、德智结合的语文教育观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目的,争论了已近20年,现在似有定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文道合一”的语文教育观也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