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总感觉父母之间有着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惊人的默契,天衣无缝的配合,使我固执地认为他们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爱情密码,只有拥有这种密码的爱情才算得上是真爱。我家住在一楼,每天从门前经过的人络绎不绝,脚步声纷纷杂杂。不知有多少次发现,父亲刚走到门前,站稳脚,来不及掏钥匙,母亲便拉开了门,自然而然地接过父亲手中的公文包,脱下他肮脏的外套,递上一条热毛巾或是一杯热茶。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父亲一脸恬然,曾私底下悄悄问母亲:“你怎么算准站在门外的一定是老爸?”“吧嗒吧嗒的脚步声,除了他……”母亲一边洗衣…  相似文献   

2.
(一) 记得在乡村小学求学时,每当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我手里的笔便像“撒腿的兔子”,不守规矩地“麦田踩到菜田”,文不切题地写开去。一次,先生让我到办公桌前,他一边叭哒叭哒地抽水烟。一边慢悠悠地问  相似文献   

3.
捉弊     
那年,我刚转到高桥中学念高二,便参加了一次全市统考。教堂里静极了,同学们一个个低着头,认认真真做着自己的试题。除了监考老师叭哒叭哒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就是考生们沙沙的走笔声。我前面坐着一位矮矮胖胖的考生,他是那么不安分,不停地有小动作,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反过头来抄袭,甚至抽出桌子底下早已藏好的课本来抄。他的行为,大大地影响了我的考试情绪。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高考落榜,只得灰溜溜地背着铺盖卷,从市里的重点中学回到乡下的老家。走进家门的时候,我和父亲打了个照面,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面无表情地扛着锄头下地劳动去了。老屋是土坯房,阴暗而且潮湿。母亲倚在病床上,头发凌乱,脸色蜡黄,我禁不住心里一酸。听到我的脚步声,母亲吃力地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问道:“孩子,考得还不错吧?”我心里一紧,不知是为了安慰病中的母亲,还是虚荣心在作怪,我  相似文献   

5.
老师会帮你     
“哇”的一声,徐良呕吐在桌子上,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鼻而来。小朋友们全都用小手捂住鼻孔,逃离座位。这时,徐良耷拉下脑袋,眼泪“叭哒叭哒”地掉了下来。我连忙走过去,打算帮他打扫干净。“徐老师,离徐良远点,別去帮他。”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大声向我喊道。咦?小朋友之间一向都互帮互助的,今天怎么了?思索片刻,我恍然大  相似文献   

6.
一篮鸡蛋     
《小读者》2006,(1)
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经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向校门口走去……母亲下地还没有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好好学习!”现在,他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有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娃,你等…  相似文献   

7.
灵犀     
那天,我接完成绩报告单,从学校回到家里,将铺盖卷儿随地一扔。觉得有些累,便坐在椅子上休息。“起来,去洗澡。”父亲的话又冷又硬,令人生畏。“要是有洗澡间就好了。”我一边懒洋洋地站起来一边想。父亲提着两桶水,走在我前面,冷不丁地回头问我:“这次考试总分多少?”这几年来,我听到父亲这样的询问,已经不知多少次了。“五百八十三。”我的语气似乎很平静。“年级第一名是多少?”“五百八十三。”“有几科是第一?”“全是!”我偷偷地瞟了父亲一眼,想从他那儿得到赞赏。“你知道全市第一名是多少吗?全国第一名是多少吗?”劈头盖脸的问话,像…  相似文献   

8.
母亲父亲在很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教书,儿时的记忆里,难得见父亲一面,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含辛茹苦。那时是合作社,记忆中的母亲是忙碌的,挣工分、打柴、挑水、做饭、喂猪……总有做不完的活。母亲常常深夜才能回家。等待母亲归来,是我和妹妹孩时每日的功课。于是一幅画面,永远的定格在我的心里:在日落西山的时候,在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两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倚门而立,等待着母亲晚归的脚步声。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脚步声,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脸凶相。我跟堂姐争吵,父亲冲过来,不问青红皂白扬起巴掌,掴得我眼冒金星,甚至血流不止。玩是孩子的天性。父亲吩咐我守谷子,我禁不住溜进池塘摸泥鳅,结果谷子被鸡刨得满地都是。父亲揪紧我的耳朵,声嘶力竭地吼:“猪耳朵啵,我跟你扯掉算哒!”父亲骨子里瞧不来母亲,他认为自己吃公家饭,而母亲是泥巴腿子,他们常为鸡毛蒜皮的事闹得不可开交。我总是默默缩在墙角,惊恐地望着,心想,我要不是父亲的儿子,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0.
馒头里的爱     
原野 《家长》2004,(Z1)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仍然一个人住在重庆,很孤独,很落魄。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看到母亲不愿理父亲,我于是也有意疏远父亲,不喊他“爸”,不跟他接触,偶尔喊声“爸”,也会东张西望,声若蚊子叫,生怕被母亲听见。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母亲恨父亲,所以我觉得我也该恨父亲。一个夏天的晚上,天热得连星星都淌着汗,我和外公、外婆、母亲坐在院门外乘凉。我坐在小板凳上懒懒地靠着外婆———没有作业的负担,不知人世的沧桑,未尝生活的艰辛,10岁的我在那个夏天的晚上无忧无虑地乘着凉。“儿子!”是父亲的声音。当我看见父亲推…  相似文献   

11.
爱心不怕剪     
一次,父母在看电视,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还拿着毛衣针为父亲编织毛衣。母亲织了一会儿,对父亲说:“剪刀。”父亲拿起剪刀迅速地递了过去。我看到父亲的手自觉地握住剪刀的刀口部分,而将剪刀的刀柄递给母亲。母亲用完后将剪刀递了回来,同样用手握住锋利的刀口部分,而将圆曲的刀柄留给父亲。我被这一瞬间的动作感动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危险的部分留给自己,而将温柔的部分留给对方。难怪在生活中他们相敬如宾,互谅互让。看到这一幕,我猛然醒悟:父亲是因为爱而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于是递剪刀时是将圆曲的一边递过去。而我递剪刀时是将锋利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一次,学校里一个一年级小男生,胸前佩戴着崭 新的红领巾,拿着扫把在教室门前扫地,我从他面前 走过时,他匆匆举起那只拿着扫把的手,向我说: “老……老师好!”不知是慌张还是本来就有口吃的 毛病,一个“老”字竟被他重复了好几遍,我善意地 冲他笑了,低下头摸着他毛茸茸的小脑袋,非常真诚 地对他说:“孩子,你好。”后来,有好多次在校园里  相似文献   

13.
1988年8月2日是我父母结婚的日子,“8882”便成为一个非常喜庆和令人激动的数字了。我一直想知道父母当年相恋的故事,母亲自豪地向我描述父亲当年如何追求她,两箱情书加起来有上百封。这些信她视若珍宝,保存得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我一封也没看过,无法领略父亲用怎样的深情和出色的文字打动了母亲。我曾调侃地让母亲拿出情书来给我欣赏一番,父亲却在一旁神秘地说,等你高中毕业后再看。父亲当年给母亲写情书的浪漫,让我对他佩服不已。不过,父亲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忙碌奔波,很少主动想起他与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往往是在母亲的提醒下,他才一拍脑袋,说“唉,忘了忘了”。母亲总是极为不满地在一旁埋怨父亲,什么时候才能记住这个日子。去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父亲又忘记了,我拿出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大束百合,悄悄地替爸爸送给妈妈,他感激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妈妈不知实情,陶醉地闻着百合的芬  相似文献   

14.
1一觉醒来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马路上断断续续地传来机动车的轰鸣。夜,显得宁静、可怕——今晚父亲又没有回家。两个礼拜前,父亲和他心爱的几台床子一起搬了出去,以后晚上就很少回家,吃饭全都由母亲送过去。父亲不如母亲能说会道,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他很实在,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事。房间里的灯依然亮着,因为我怕黑。以前,都是父亲等我睡着后,再帮我把灯关了。可现在,那是不可能的了,我顿时感到一阵空虚。2日子也不知是怎样过去的,生活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一点也不充实。晚上回家,好好的车,骑到大转盘时就“坏”了。破车!心里一边骂,一…  相似文献   

15.
父亲嘴笨 ,却想做语言大师(我对语言的敏感由此而来)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在别人看来有些奇特 ,母亲是个大学生 ,父亲只是个农民。我懂事后也觉得其中有点不可思议 ,父亲是个“老”农民 ,有着老家农民的那种邋遢做派 ,光为他在家穿鞋不提上后跟 ,走路趿趿拉拉 ,母亲就没少和他吵架。父亲嘴笨 ,加上理亏 ,结结巴巴说不过母亲。有一次 ,我记得他们又不知什么原因吵起来 ,父亲无计可施 ,气得蹲在火炉旁 ,哼哼哧哧 ,眼泪都快出来了。嘴巴很笨的父亲偏偏喜欢讲究修辞 ,他喜欢引经据典 ,喜欢用成语和格言 ,非要语出惊人。这么一来 ,就让他讲话更费力…  相似文献   

16.
秘密     
一天晚自习,我正在办公室批阅学生作业,班长小斌进来报告:“晚饭前,小刚父亲送来的50元钱不翼而飞,小刚现在正哭得伤心呢!”我赶紧来到教室,一边安慰小刚,一边想着办法。随后,我对全班同学说:“小刚兄妹两人读书,他母亲体弱多病,靠他父亲一人养家糊口,这可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啊!现在我把教室的灯关了,全班同学依次从讲台前经过。谁不经意拿了他的钱,请放到讲台上,给你一个改过的机会,请珍惜!”顿时,教室里一片漆黑,全班同学依次从讲台前经过之后,我打开灯一看,讲台上什么也没有。我非常愤慨地说:“我不想当众出你的丑,再给你一次机会,请自重…  相似文献   

17.
一次,学校里一个一年级小男生,胸前佩戴着崭新的红领巾,拿着扫把在教室门前扫地,我从他面前走过时,他匆匆举起那只拿着扫把的手,向我说:“老……老师好!”不知是慌张还是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一个“老”字竟被他重复了好几遍,我善意地冲他笑了,低下头摸着他毛茸茸的小脑袋,非常真诚地对他说:“孩子,你好。”后来,有好多次在校园里碰到这个孩子,他都会一脸灿烂地结巴着向我问好。我每次也都笑着回应他“你也好”。有时候我竟然觉得这男孩是故意在我每次经过他的教室门前等我,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想听到老师那句“孩子,你也好”的问候。有人说“…  相似文献   

18.
那年,我高考落榜,只得灰溜溜地背着铺盖卷从市里的重点中学回到乡下那几间阴暗、潮湿的土屋里。病床上的母亲头发零乱,脸色蜡黄,我禁不住心里一酸。父亲面无表情地扛着锄头下地劳动去了。听到我的脚步声,母亲吃力地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问道:“孩子,考得还不错吧?”  相似文献   

19.
爱心不怕剪     
责任编辑/良册一次,父母在看电视,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还拿着毛衣针为父亲编织毛衣。母亲织了一会儿,对父亲说:“剪刀。”父亲拿起剪刀迅速地递了过去。我看到父亲的手自觉地握住剪刀的刀口部分,而将剪刀的刀柄递给母亲。母亲用完后将剪刀递了回来,同样用手握住锋利的刀口部分,  相似文献   

20.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从没进过学堂,也不识一个字。然而,对我而言,她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良师,我从她那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人嘴动,百人嘴馋。”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每次从镇上回来都要捎些糖果,母亲总是让我把这些糖果分给一些玩耍的伙伴。葡萄成熟时,母亲则让我把刚摘下来的葡萄分给邻居,年年如此。在我的印象中,我只从母亲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话,而且不知听过多少次,以至于至今仍能清楚地忆起。“一人见识短,两人见识长。”我上学时,父亲经营了一家石灰厂,由于效益不好,他常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