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目前所见的电视评论节目,我们常能听到一些不尽一致的议论.例如:“既然是新闻评论,就应当以说为主,有丰富的言论”;“街谈巷议不能代替评论”;“主持人必须站出来‘主持’讨论,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现在是评论弱化了、主持人淡化了”;“现在是访多谈少、访强谈弱”(“谈”即节目主持人及其“主持”的言论);①这些议论我们姑且概括为电视评论的“主持人语言决定论”.但是尽管如此,以《焦点访谈》为“代表作”的电视新闻评论,至今仍然“义无返顾”地坚持“论证过程的事件性”的表达模式,坚持走“让过程说话”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靠听众的耳朵获取信息,感受事物的。它既然是给人听的艺术,就应当充分表现和发挥声音的魅力及作用。以画面为特有语言的电影能够用“画外音”增强其表现力,我们的广播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新闻窗》2011,(1):56-57
随着传媒业“合竞时代”的到来,作为县级广播而言,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变革,进而做强优势、重振雄风,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现实课题。这些年来,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不仅经常看到因为“广播是弱势媒体”的社会偏见而产生的种种尴尬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杨胜云 《声屏世界》2000,(11):25-26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网络的出现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海阔”“天高”般的发展空间,一时间各路传媒纷纷抢滩互联网,“第二战场”的开辟蕴育着一场深刻的传播变革。对于广播来说,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因特网是否会成为未来广播的基本模式,传统广播会被取而代之吗?广播与因特网能否和平共处?谁也难  相似文献   

5.
(一) 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闻领域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改革成果是各地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由一套节目“裂变”为多套节目,这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总结这场变革也许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到这场“裂变”对广播产生的种种效应。  相似文献   

6.
“三分”是在传媒业激烈的竞技场上,广播媒介从“跑马圈地”赢得份额到“作物分布”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通俗讲就是“三分”受众,即从大众受众观到细分受众观到适位受众观到“一对一”受众观的三次宏观的受众细分;“三化”即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主持人专家化.“三分”与“三化”不是孤立的两个系统,而是相互交融的内外两个层面,既显现着媒介市场化行为的外在走向,又显现着支撑市场的内在产品价值.“三分”,一个正在部分实践部分预期的方向;“三化”,一个必须付诸运作的指标.作为广播媒介,不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基点,“三分”与“三化”都是值得去认真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大瑶山、军都山两座大隧道将于今年建成。很多同志关切地问:“下一个工地在哪里?”——这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确实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全国基建战线改革的深入发展,招标投标取代了指令性计划.现在,我们的设计与施工任务,只能靠自己到建筑市场去竞争,不提高竞争能力,就会面临“没饭吃”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就是如此! 在经营方面,我们早已设立局处两级经营部门。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不少成绩,但仍难以适应需要。现在不仅仅是“下一个工地在哪里”的问题,而是要找到若干个“下一个工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经营工作成了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王均 《中国广播》2005,(8):72-73
如何加强广播评论的写作是摆在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而要强化广播评论写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的道路。为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作用,积极探索广播评论的改革,勇于创新。我们丹东电台在2000年,推出一档体现时代特点的评论——“一分钟论坛”节目,并为固定栏目,在《丹东新闻》节目播出。“一分钟论坛”的推出给广大听众以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9.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其中,他对印刷品与“想象的共同体”的关联论述,启发我们去思考广播对听觉共同体的想象。从“想象”到“听觉”,广播在技术驱动、文化规范和价值认同上团结着民族的力量,人们通过广播创造的共时性经验,展开沟通、表达、连接,继而形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中旬,一个负责美国政府国际广播事业的总统特别工作小组,正式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建立“自由亚洲电台”的建议。这个小组由前“美国之音”台长约翰·休斯任组长。经过半年的“调研”,小组的一份报告说:“对中国居民及其邻近的共产党国家越南、北朝鲜和老挝的居民进行广播,这将使美国现有的鼓励这个地区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外交努力更加完善。”休斯的观点更露骨。据“美国之音”广播说,他称:在亚洲等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没有自由”,现在美国不能放松开展国际广播。“我们觉得用文字进行战斗,比用武器进行战斗更加便宜。”美国一些人鼓吹建立“自由亚洲电台”,就是想  相似文献   

11.
“宏观真实”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真实”一词,在我们的新闻学论著中已多有运用。把新闻真实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比之原来的“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要合理,自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细细想来,“宏观真实”的说法尚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专家。 一、概念本身模糊 按照通常理解,宏观真实是指大众新闻传播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故又称为“整体真实”或“总体真实”(关于“宏观真实”还有一解,下面再说)。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这表明宏观真实的实现需有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就是说,当新闻报道连绵不断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与社会总体面目吻合无间。初听起来这似乎不无道理,然稍一琢磨就生出一个疑问。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年、月、日、时等组成,“宏观真实”所要求的“连续不断”究竟是  相似文献   

12.
1987年我县广播站的录音专访《我县焰火轰动巴黎》获全省广播优秀节目一等奖,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三等奖.这在省级新闻单位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蒲城县广播站自办节目第一次在全省获奖,也是渭南地区广播节目第一次在全国获奖.通过这次获奖,我们深深体会到:广播新闻不能单纯攀高求洋,照搬报纸的模式。要根据县站的特点,在报道形式上应当灵活多样,针对性要强,与当地群众要接近,办出一批乡土味浓的好节目.只有这样,群众才喜闻乐听.打个比方,就是把县站办成“土特产”公司,而不能把它办成“进出口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土特产”都能成为优稿的.关键要敏感、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的独家新闻.早在去年七月初,我县甜水井乡一位通讯员告诉我,甜水井乡礼花厂7位农民将应邀赴法放焰火,届时,法国总统密特朗还要接见.我想,目前正值改革开放,农民出国放焰火,总统接见,乃是新奇之事,也是改革开放一壮举.从这个角度去报道,对于挖掘民族遗产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就骑上自行车,背上录音机到  相似文献   

13.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界呼喊出“新闻改革”的口号以来,十年过去了。十载春秋,弹指一挥间。十年新闻改革的道路走得怎样?恐怕不能留给后人去评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处在改革中。俗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审视过去,是为了将来,为了使今后改革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新闻界最敢于报道变动的世界,也应当勇于正视自身的现  相似文献   

14.
闫文君 《传媒》2023,(20):54-57
网络文学是中国大众文化海外传播受众最广的形式之一,在注意力层面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但却尚未在精神层面“走进去”,实现文化认同。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是中国网络文学亟待进行的海外传播策略转向。现有问题在于主体意识的欠缺导致作品内生力量不足,因而在“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向过程中,应强化主体性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对话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广播改革进程中的一次“裂变”。由此而产生了群落效应、自组织效应、系统整体效应等,使广播事业充满生机,出现了繁荣局面。“裂变”也使我国广播现有格局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的一面更加显现。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机制和格局的更新防止和制约广播发展中的“散”、“滥”现象,二是如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使广播事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呼唤着广播的“聚变”。“聚变”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聚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合、协作与交流,而是运用电子新技术手段建立节目交换和合作网络,实现各台之间节目的嫁接与联姻。它不仅会使广播频率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广告资源等得到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而且将推动广播作为新闻传播事业向着既能更加繁荣又有利集中管理和指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报使命”这个根本问题,目前远未解决,究其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大学学报编辑学报“四化”(专业化、数字化、去同质化和特色化)论虚假命题的干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报专业化还是综合化取决于主办者学术平台客观情况,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学报数字化课题不是编辑的分内事, “数字化”开发是IT行业的商业行为;学报“去同质化”显然荒唐,因为学术追求的是真理,真理属于普遍的、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当然是“同质化”的,探索和发现这个“同质化”是学者梦寐以求的,是学术的终极目的,既然学术是追求“同质化”的,那么其载体——学报就没有理由“去同质化”;学报特色化与去同质化如出一辙,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科学研究不能本末倒置;学术是独立性、个性、原创性很强的个体或团队的高级思维劳动,它同样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大学学报仅是学术成果的载体之一;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学报“四化”论不能再鱼目混珠了.  相似文献   

17.
方明 《中国广播》2010,(4):21-22
现在办广播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开门”办广播。什么叫“开门”?就是把我们的听众请进来,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走出去。在这种互动的情况下,我们评选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必然要听一听广大听众、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广播购物”的业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光 《记者摇篮》2009,(10):48-48
由于广播业务的增长结构不能年年复制,为了开辟新市场,开设新业务,寻找新利润增长点,2007年一种崭新的业务模式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出现,节目的名字叫“SMG生活速递”,这档节目的业务运作形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广播购物”。无独有偶,2008年7月,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广播购物节目((965购物一条街》,其“广播购物”模式集中整合了招商资源,形成一条街式广播直销,吸引了多家国际、国内知名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9.
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会给广播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早就引起一些国家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视。有一种说法认为电视发展了,会取代广播。现在让我们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看这个问题。据近年来访问过西欧的广播界的同志说,现在瑞典和法国广播界的人们谈起广播的前景,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他们认为现在广播“面临着复兴时期”。英国广播公司的领导人谈到他对电视和广播的看法时说,电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电视不能代替广播,广播同样应该大力发展。英国广播公司所属的电台现有二十座,他们正计划发展到六十五座。电视为什么不能代替广播?西欧广播界的共同看法是:一、欣赏音乐节目,广播要比电视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做客人民网,谈到:我们今天“走出去”不仅是一个单方面的热情、单方面的愿望,我们的目的是要“走出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走进去”。要“走进去”,我们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研究哪些国家需要我们的什么样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