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道德认同问卷、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调查了G大98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期了解新疆大学生当前道德价值观认同情况和网络使用中偏差行为的现状,探讨大学生道德认同和网络偏差行为存在的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情况,探索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教育手段,推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G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认同现有道德规范,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认同水平和较少的网络偏差行为;道德认同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2.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产生负面影响。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的对策,使大学生逐渐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3.
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展开互动,开展生活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络情感异化等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渐渐显现出来。研究者通过量表测验的方法,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分为网络言论不文明、网络学习违规、网络责任侵权三个方面,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后果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的工具。然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和快乐的同时又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引发了大学生诸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成为高校德育的新难题。本文先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内涵及表现,然后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学方法全面了解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其成因及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大学生占到1/3,关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部分大学生以网络为工具,进行有损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社会活动。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对其自身产生消极影响,如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淡化大学生的法律观念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纠正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极强的社会约束力和社会规范性。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已经深深打上网络化的烙印。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有助于保障大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弘扬。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是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在网络上的社会互动行为。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交往的虚拟化、交往障碍和道德丧失等负面影响。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认识和自律观念,一方面也要改变和学生交往中的传统教育方式,改为师生间的主体对话,形成合理的交往模式,使统一的道德标准形成一种共识,对大学生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从而改变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诱惑,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上网无节制、不遵守网络道德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智成长与学习生活。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从辅导员的职责出发,建议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担负起大学生网络自律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教育大学生理性、文明、健康地使用网络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实证研究为手段,对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心理层次的探析,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这已成为摆在社会和学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要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力,有关部门必须在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教育网络化,拓宽德育阵地;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5.
网络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媒介素质.本文通过对本学院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学生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行为管理能力、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信息,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交往空间和生活空间.培育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成为什么样的实践主体,已然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维度培育大学生成为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认知主体""道德情感主体""道德意志主体""道德行为主体",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力,充分绽放大学生自我的本质力量,推动其积极参与到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探究大学生网络交往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交往行动理论视阁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行为戏剧化、交往过程碎片化、行为方式个体化、道德失范平民化、交往情感淡薄化等特点,由此提出改善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冷漠成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大学生自身及网络媒体技术作用四方面,透过原因分析出要从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小环境、塑造积极向善的个人道德形象、建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出发,有利于消除道德冷漠,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失范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曦  冉阳 《职大学报》2011,(5):105-107
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失范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注意力分散、自习乱象、考试违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学习修养不足、专业信念不牢、学习方法不当、德育工作低效与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大学生学习道德的调适对策包括:提升学习修养,树立牢固的专业信念,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消除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和互联网高度依赖,使得网络行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大学生网络行为既带给其学习生活的便利,也带来了行为失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从理想价值属性到现实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要求的多层次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