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词人晏几道,以其特有的身世经历和性格特征,熔铸了-部<小山词>,词中以"痴"为中心,用真情挚爱咏叹了那些美丽的女性,构筑了小晏痴情执著,独具艺术.审美魅力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是北宋小令词创作的最后一位大家,他的《小山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词作中的锐感多情的特质,是由其独特的出身经历及敏感多情的个性决定的,尤其是晏几道的爱情词,感伤怀旧,痴情怨绝,真挚动人,成就很高。被誉为"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其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尔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  相似文献   

4.
柳永与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在对待名利、情爱以及风格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柳永开创了以俗为美的"屯田蹊径",晏几道奏响了以雅为宗的"小山遗风".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邹勇 《学语文》2014,(5):47-48
北宋初年,晏殊、晏几道父子以词生辉于词坛,世称"二晏"。其词虽都是承袭南唐遗风,但小晏的词作有别于其父。大晏以雍容清远之笔描绘富贵显达之态,小晏以冷寂凄迷之歌诉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二人词体异貌,源于各自的人生遭际不同。毕竟,词是心头的茉莉花开,适时而发,不同的生活环境深刻影响着词人的创作风格。晏几道虽贵为宰相之子,但家道中落,又不善交际,故一生寂寥。因此他的词一洗乃父的富贵之态,平添了几分回雪冷风。  相似文献   

7.
1986年到2006年,中国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有关晏几道及其词的研究论文70余篇,许多文学史类著作中也有相关研究的章节,这些文章主要包括对晏几道其人的研究、晏几道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对《小山词》题材、意象、抒情形象以及艺术技法的研究等多方面内容,但也存有诸多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8.
晏殊之子晏几道传承其父的"花间"传统,抒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其词中的思恋对象很明确,即表现他与四位歌女之间的情感往事。晏几道词感情真挚、执著痴情,把自己对过去温馨场面的回忆和现实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融汇在词中。在深感词人无奈的同时,也深深敬佩他的痴情与执著。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是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一位纯情词人,他的词给当时的词坛带来异样的风采。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晏几道的词更富风韵美感。当然,这都源于其特殊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他用灵动的笔调抒发了纯真的内心世界。晏几道在词中刻画了许多确指的苦恋对象,也侧面展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他是率性狂放的贵族公子,是苦苦追寻爱情的痴情人,是被生活无情抛弃的悲剧者。他以其敏感真挚的心灵,造就了《小山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晏几道《小山词》善于化用唐人诗句入词,主要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方式.前者兼用其意,后者或化用其意或反其意而用之. 《小山词》化用唐诗是多种原因所致.其中,词本于诗观念之浸润、追求词艺创新、雅化推尊词体是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小山词》名传千古,大放异彩。其词多写人生的离合悲欢,抒相思离别之情,基调感伤而深婉。而词中大量运用的"楼"意象则更是引人注目,这些楼意象随着词人视角的不断发展变化,由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实体转变为一个积淀着丰富情感意蕴,展现词人内在心灵世界的文学审美意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洋 《文教资料》2012,(11):3-5
本文结合"词人之词"这一词学理论,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题材与主题:艳情与身世之感的渗入;二是词的体制:音乐性与文辞美兼修;三是价值和功能:言情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从"词人之词"角度重新审视晏几道这位"古之伤心人"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词人的创作心理、作品风格和审美效果,走进小山梦幻般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在柳永的推动下,当时慢词之风盛行,小山却醉心于今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究其原因就是小山顺应了当时文学发展的大势,借鉴了黄庭坚的诗歌“句法”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今词创作中,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今词的抒情手法和功能,从而将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小山词作中的“诗人句法”具体可以概括为:比兴寄托的抒怀手法;跌宕顿挫的结构布置;“点化”、“诗眼”的造句技巧。  相似文献   

15.
正是因为晏几道、秦观同样都是本色的婉约词人,所以他二人经常被历代研究者相提并论。但每个词人的词作都各有特色,晏几道词作的语言较之秦观更娩华丽,他二人在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气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自恋,一个自哀。从这两个方面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词人及其词作。这种同中求异的方法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词人之一,其《小山词》丰富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近二十年来,关于《小山词》的研究主要涉及《小山词》的意象、抒情对象、结构艺术以及传播与接受等方面。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92年至2013年间相关论著220多篇,仅从数量上看足以表明学者们对他的重视;但若从质量上衡量,尚存在一定不足。无论是《小山词》的研究角度还是结论都存在陈旧和重复的问题。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7.
汤加兰 《考试周刊》2012,(16):19-19
文人好酒,纵横千年。从汉末孔融、曹植,到晋初"竹林七贤"的"酣饮成欢",东晋陶渊明的"济世之饮",再到唐代李白的"斗酒狂饮",宋代柳永的"浅斟低酌",可以说,历代文坛诗人都颇好饮酒赋诗,而在诗中又或多或少地斟下了自我的苦闷和酣畅,溢出了社会的灾难或繁华。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的一位特殊的女词人,也斗酒浑诗,"直欲压倒须眉",让我们看来颇有怅然之感。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和秦观是中国词史上的两位著名词人,在北宋词坛上更是享有盛名,由于两人的作品皆以伤感著称,古人常将二者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清人冯煦曾就此评价道:"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可谓十分中肯.论文在此基础上,从两位词人的身世遭遇、性格特征、题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着手,对两位词人的"伤心"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小山词》为其毕生文词荟萃与存集,其风格婉约清愁,感怀伤物,托情脱俗。小晏词作自成体系,卓然宗派。周紫芝自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其代表作《小山词》收录了晏几道词作的传世之作,晏几道与北宋初期诸人“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语)。小山词作的风格素称清新宛转,惯用与借物托情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相似文献   

20.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他生活的时代自仁宗、神宗、哲宗至徽宗,正是北宋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也恰好映照了他由富贵公子沦为穷困潦倒的失意文人的一生. 他的词风格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晏殊官至宰相,后虽罢相外任,但晏家一直声势显赫.因此晏几道早年家境极好,父亲去世后他仍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直到四十岁左右因支持好友反对新法而被牵连入狱,"遂陆沉于下位".到老年晚景凄凉,衣食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