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非常崇尚创造精神.其"创造的儿童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结合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创造作为音乐新课程的重要领域,更需要"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们不妨学一学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对目前的教育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学生具有刨新的思维,应“从各方面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空间,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思考,大胆地去创造;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大胆动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学生从教室校园解放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对于目前我国的幼教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认为首先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尊重儿童人权及了解儿童的能力和需要。父母和教师“在情感方面和小孩站在一条战线上”,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活动”。这就是说,只有热爱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自觉活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了“解放学生”的口号,提出了教育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然而,时至今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六大解放”看作是培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陶先生的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发儿童智力,是为了使儿童善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怎样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是智力开发的前提。不搬掉压在幼苗头上的石头,幼苗是不可能自由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自由。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认识到“小孩子有创造力”,呼吁每位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曾明确地概括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陶行知这一教育理论的实践融入到我们今天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中,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不会使儿童创造力这种巨大智力资源埋没在未经开垦的广袤的沃土里。  相似文献   

9.
1944年,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学习陶行知的论述,联想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0.
7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旧教育的时候,就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他要求人们要把自己摆在儿童之中,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关爱、理解和信任儿童,以“赤子之心去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力量,相信儿童的力量”,认为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真正地实施"六大解放",让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响亮地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并付诸于实践,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根据创造学的有关原理,运用一套科学的艺术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民主而科学的社会。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彻…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在论及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时,强调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和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他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才能真正使学生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做到自动自觉地学习,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先生关于“六大解放”的主张,不仅对改革当时的旧教育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开拓型人才,也深有启发。下面谈谈我们对“六大解放”的一些认识。一、解放学生的头脑。陶行知先生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意思是要把学生从迷信  相似文献   

14.
一、优化组合五要素的提出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率不高。如何从改革教法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根据陶行知先生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  相似文献   

15.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他在《创造的儿重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包括五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层层裹头布缠了起来,我们要解开裹头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新课程改革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然而,眼下还有不少教师仍然要求学生绝对遵守课堂纪律,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把学生的“插嘴”当作扰乱课堂的行为。其实,这种教育是因循守旧,刻板僵化的,它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成了书本的奴隶,失去了儿童的天性。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小学生摆脱考试的束缚,成为学习的主人,恢复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让儿童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探索中翱翔。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时间,最大可能地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他还主张“学生在创造中学”,“教师在创造中教”。这些观点与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8.
提高民族素质,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层次是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是“活”的教育,是“行动”的教育.他一贯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认为“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去怎样学;新学生要自己学,不是坐而受教”。陶行知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历行小学之科学教育.造就科学的儿童,以建设二十年后的科学中国,是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足以见其高瞻远瞩。在这世纪之交,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深化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大有神益的。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