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概述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的原理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方法的发现流程以及开发人机交互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及航天科技情报研究领域的异同点,人工模拟了用该方法发现新型飞行器隐身技术的知识发现过程,验证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用于航天科技情报研究领域的可行性,揭示了规模应用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在中文文献中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期刊网医药卫生大类的数据为测试集,根据Swanson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中的开放式知识发现算法,自行编写了相关软件,在中文科技文献中重现了"偏头痛/镁"这对概念的知识发现过程,验证了该方法在中文文献中同样可行.  相似文献   

3.
吴常青 《情报杂志》2007,26(11):32-34
讨论了目前作为研究热点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集成的定义与知识集成模式,对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的原理及进展加以探究,研究了知识集成与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法两者之间的共性与联系,指出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法可纳入知识集成的方法体系,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集成、知识与人集成、知识与实践集成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具体而可行的途径,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评价对于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发现不同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引导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研究方向.但是,目前的评价方法局限于某个系统,不能进行多个系统之间的比较.文章在对各种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建立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大挑战性,依据融合评价原则,提出一个以统计评价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多方法融合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的哲学基础、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对国内知识发现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医学及其他领域提供有用的知识发现工具。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专业文献间的隐性关联往往与科学发现有着重大意义,芝加哥大学Swanson教授于1986年创立了一种基于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方法,通过找寻隐藏关联用于知识发现,对其方法实现工具—Arrowsmith软件的设计思想、运行机制、功能及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林德明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41-1147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Swanson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A-B-C模式和Gordon的中介文献思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容性更广的复合关联模型。实证过程表明,复合关联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复现Swanson的雷诺氏病/鱼油、偏头痛/镁经典知识发现过程,而且在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能够有效地发现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有效性评价研究现状进行扫描,根据有效性评价的方式和标准的不同,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有效性评价研究分为五大类,包括:临床验证、以Swanson研究为标准、统计评估、专家评估、重复前人实验等,进而通过对各有效性评价研究的实施过程分析,评述各评价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0.
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菲 《情报科学》2008,26(5):666-670
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由美国Swanson于1986年提出,该方法已经在图书情报界和医学界推广应用,其影响正日益扩大。经Cort的研究证明,该方法在人文科学领域也同样可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人文科学的研究一定要基于历史和史料,本文试从史学及史料研究的角度探讨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在人文科学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