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涛 《中学教育》2022,19(1):63-73,112
科学教育的前提是对科学本身和个体成长的认识:科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内容、方向和基本理念,个体成长的内在规律则制约着其起点、方式和价值目标。"科学"是指引人认识和理解自身以及周遭世界的一种方式,科学教育要培养个体正确地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能力和态度,这也关涉个体如何"成人"和更"好"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需要回到个体"成人"的内在秩序来重新梳理科学教育的展开理路,以认识自然(求真)和追寻美善生活(求善)为基本维度,以理性的完善为中心,引导个体以科学的方式和精神进入"科学的世界",实现其内在成长。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自然教学到新的科学教学必须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实现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单元。单元内容的顺序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文言诗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  相似文献   

4.
一、对科学方法教育的认识 1.对科学方法的认识 狭义的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而广义的科学方法是指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的一种能动的、严密的、合理的、有目的的、有条理的思维和活动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有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科学理论是反映科学对象的规律性,科学方法则是说明如何依据科学对象的内容和规律进行认识。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和规律,首先是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知识;其次又是进一步认识的指南。也就是说,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理论,或科学理论中包含的规  相似文献   

5.
1活动对象全校师生2活动目的(1)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实践尝试,培养他们从小探索科学的信心和决心。(2)通过此活动尝到劳动之乐和成果之喜。(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活动准备(1)小竹筐、塑料筐或底部有筛孔的木箱、钵、瓮等容器。(2)大小  相似文献   

6.
杨国翰(1787-1832年),云南云州(今云南云县)人。他是嘉庆、道光年间云南文坛上著名的“五华五子”之一。其诗文内容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诗风平实之中有峻峭,情景合一,文笔清新、自然,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学的内容,跟小学《自然》里的部分内容虽然很相近,但它不同于《自然》,已深入到比较系统和科学地研究有关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等等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阶段。怎样才能学好初中物理呢?这里介绍几种“小”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红 《山东教育》2008,(3):50-51
新的科学课程增加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用科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科学信息,主动地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9.
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或与科学知识发展相一致的价值和信念[1].科学本质的内涵包括:(1)科学知识是暂定性的;(2)科学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基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3)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性和主观性;(4)科学知识与社会和文化有关;(5)科学理论是建构的(从...  相似文献   

10.
人的历史性是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在这一共同主张背后,隐藏着哲学解释学的“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与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的区别。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的“前理解”,是科学的历史性原则的核心。它在内容上可分为三种:理论前见、实践背景和社会条件,它们分别对应着“前理解”的三种科学筹划,即理论的自然———数学筹划,实践的实验———操作筹划,社会的科学政策筹划。这三种科学筹划相互区别,互相关联,使科学实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学的“科学情结”是指本学科对自然科学的盲目追求。“科学情结”产生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界将本身学科定位在极力从(自然)科学圣殿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情结”的危害在于使心理学陷入“技术至上”和“科学至上”两大误区。要解决“科学情结”问题,必须建立开放的科研氛围,以利于寻找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及课标分析。"酸和碱的性质"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这部分知识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之间的相互关系甚为紧密,倘若能从渗透STSE教育,即酸和碱在生产、生活实际及实验室应用的视角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在面临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我国现有的课程结构模式,而且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教科学;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源于生活(自然)、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和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STSE)有广泛联系,化学STSE内容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体现了《高考大纲》中"用化学视角观察、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要求.这类题往往依托新闻考查中学基础知识.本文根据新闻命制一组原创题,供同学们复习时  相似文献   

17.
陆义苹 《考试周刊》2014,(64):195-19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科学领域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等清楚地折射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本文从科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科学活动场地要走向周边环境、科学活动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细致反映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学习领域包括小学自然、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地理(自然部分)等学科。自然科学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充分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之中。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物理实验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作用,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1 通过观察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旧课程处于更替阶段,如何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改革自然课程、实施好科学课程,是摆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我们在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联系学生生活、改革与创新自然教学和进行《科学》(教科版)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生活·问题·探究·发展”这一自然、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策略体系。这一体系把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环境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把引导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课程实施的灵魂,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把促进儿童科学素养形成和全面发展作为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